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今年三月發佈2050淨零轉型的路徑與12項關鍵戰略,以實踐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花旗(台灣)銀行響應減碳趨勢與政策,同時延續綠能公益,今日(9)與陽光伏特家及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宣布全台首例公益碳權專案,展現企業聯手取得國內首例公益碳權的具體成果,此舉不僅體現淨零公正轉型,亦為碳權交易趨勢下的企業創新ESG(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治理Governance)作法。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施克和副主任委員、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行政院環保署沈志修常務副署長等貴賓,也一同共襄盛舉,見證首例公益碳權。
國發會預計年底正式公布,2050淨零碳排制定的12項關鍵戰略分年目標。經濟部能源局對此表示,年底將訂出2030年具體目標,其中太陽光電設置容量達30GW、離岸風電達13.1GW,預估2026~2030年間,將帶動光風電新增投資1.95兆元。
2050淨零碳排將制定的12項關鍵戰略年底將出爐,其中能源是重中之重。
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總統蔡英文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也是台灣的目標,鑑於此國發會28日將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12項關鍵戰略執行方案,26日台股的再生能源及儲能股交易熱絡,中興電、元晶、森崴能源等可望受惠。
國發會針對去年3月底公告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於上月28日公布「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內容涵蓋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及其衍伸的12項關鍵戰略,而其中與國家未來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項目,自是經濟部負責的「能源轉型」。為了因應淨零的要求,能源轉型策略除了聚焦風/光兩電擴增、氫能取得與應用、電力系統整合與儲能,也同時著重地熱發電、生質能與海洋能等前瞻能源開發。
行政院日前提出「淨零12項關鍵戰略進度報告」,住宅節能和小客車電動化項目取得了顯著進展,然而,在風力和光電裝置方面,仍然存在與年度目標相差的差距。在運輸部門方面,電動機車市占率仍落後政策目標,並未提出相應政策。 此外,在產業轉型方面,報告未充分整合各關鍵戰略政策工具和措施,缺乏明確進展報告。氫能發展也缺乏詳細計劃。良好的淨零監督機制和社會溝通仍需要加強,應定期舉辦溝通會議,促進各方參與和意見回饋。
台灣拚2050年淨零轉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被納入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之一,電動機車設定2030年市售比達35%、2035年70%、2040年達100%,不過目前台灣電動機車普及率不到5%,與理想還有很大的差距。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研究指出,電動機車產業鏈已創造2兆產值,但台灣電動機車普及率僅4.7%,要如何加大運具電動化的政策力道,4位總統參選人提出看法。
為響應國家2050淨零排放政策,台糖公司推動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中之「自然碳匯」,加入由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與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倡議與執行的國際土壤碳匯「小農種碳」專案計畫。 該專案在2023年2月通過國際認證平台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立案審查,並取得6項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成為台灣首項國際土壤碳匯專案,正式登錄於黃金標準官網(編號GS11818)。
再生能源已成各國政府邁向「2050淨零轉型」關鍵。行政院政委暨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劉鏡清,周一(8/5)在《今周刊》第八屆能源轉型國際論壇上,強調在台灣的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戰略」中,就有7項與能源有關。 劉鏡清提到,國家推動淨零轉型已進入第3年,今年預計有390億元資金投入2050淨零轉型,到2030年將投入9000多億元,此外,為配合綠能投資,「國家融資保證機制」成數也將從6成拉高至8成,以利資金進入綠能建設。 除了資金面,劉鏡清也強調將積極推動綠能相關人才培育,並預計在2030年之前,與環境部合作培育出9萬6000名「綠領人才」,希望藉此人才培育,協助各中小企業加速「綠能轉型」的腳步。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