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時代來臨,世界各國皆大力推動電動車的發展,也讓電動車的銷量快速成長。交通運輸部門是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罪魁禍首之一,約佔每年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交通運輸的電氣化對於緩解人為氣候變化至關重要。雖然美國是世界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僅次於中國和歐洲,但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Canalys 的數據,去年在美國銷售的新車中只有 4% 是電動汽車。
全球第一個公共交通全電動化的首都在哪?答案可能是挪威的奧斯陸。 奧斯陸公共運輸公司Ruter最近又訂購了137輛電動巴士,預計2023年底前交貨。這是奧斯陸2023年底公共運輸全面電動化的一部分,比原先的目標提早了5年。 擁有70萬人口的奧斯陸,是永續交通的領航者,擁有四通八達的的電車和自行車路網,峽灣區大部分的渡輪皆已電氣化。 城市的另一個角落,最近也悄悄地起了變化。
新內閣第一天走馬上任,行政院長陳建仁今早已核定就任行政院長的第一份公文「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以「去碳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綠運輸及運具電氣化」、「產業及能源效率」、「負碳技術」及「治理」5大工作圈,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
為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近年各國積極推動電氣化,預計未來 10 年電池市場的規模將持續擴大。只是,目前電動車常用的鋰電池的主原料石墨,卻因為種種原因而面臨短缺的風險。為此,各界積極尋求替代方案,像是紐西蘭新創 CarbonScape 就研發新技術,用木屑製成合成石墨(synthetic graphite),可用在電動車的電池中。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業重鎮,有著居全球前列的人均用電。隨著經濟成長以及淨零碳排所需綠電和相應的電氣化,台灣面臨著與日俱增的能源及電力供需考驗,如何考量自身能源供需條件,並從國際經驗中汲取智慧,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能源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