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七月底,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與高雄市政府合作設置「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正式揭牌,全台有超過50家金融機構與高雄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金管會也核准23家金融業者正式營運,目標在2026年管理金融資產規模達到34兆元。
金管會聯手多部會去年發布第2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涵蓋半導體、面板、製造業等5大產業。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處長胡則華26日出席ESG高峰會論壇提到,金融業帶動企業永續轉型,綠債發行首年可減碳21%;鋼鐵、造紙等產業代表則指出,製造業因複雜技術與碳排放計算缺乏標準,轉型挑戰大,需加速數位化以因應未來強制揭露規範。
今周刊編按:股東會旺季將至!金管會提醒,全台1,874家上市(櫃)公司應配合證券交易法修正,於2025年股東會完成章程修訂,以提升基層員工薪酬。依照規定,當公司賺錢時,企業必須提撥一定比例盈餘,幫非屬經理人、薪資水準低於一定金額的員工加薪。
金管會於2022年成立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今年由元大金控接棒聯盟第三屆輪值主席,今(21日)舉辦啟動記者會。元大金總經理翁健指出,今年將聚焦五大主題,包括聚焦於強化政策與國際接軌、優化碳排資訊申報流程及減碳目標訂定、建立產業碳排平均數據資料庫、建立永續人才培育機制與促進國際交流等方向努力,各個工作群將偕同金融公會及周邊相關單位,攜手促進國內永續金融發展。
「永續金融評鑑」,係利用評鑑制度評估各金融機構的ESG推動績效,鼓勵表現優良業者發揮標竿功能,藉此引導所有金融業者逐步落實永續目標。 事實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推動永續金融評鑑,就是期盼國內金融業者更重視永續發展,從而在擬定永續經營策略時,能跟我國永續政策重點及監理方向同步。自2022年底發布評鑑指標、2023年底公布首屆評鑑結果,如今已邁入第二屆作業期程。
今周刊編按:根據金管會規定,我國首批資本額達新臺幣100億元以上的企業,需在2024年第4季前完成導入計畫制定,並於2025年第1季提交董事會審議。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建議,其餘第二、三階段的企業也應提早規劃,以確保順利接軌。
在2024年的最後一天,護國神山台積電在ESG官網宣布,2025年起正式將減碳績效列入選商指標,關鍵排放源供應商須簽署溫室氣體減排協議,承諾2030年須達成雙方協議的排放減量目標,2026年底前要完成產品碳足跡的第三方驗證,未合規者將減少業務合作,確保供應鏈去碳化。
今周刊編按:台灣綠色金融交出亮眼成績單,據聯徵中心資料,截至2024年11月,綠色授信達1兆6748億元、年增46.38%;永續績效連結授信則為1兆3845兆元、年增67.74%,授信額度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金管會還順勢加碼,於年底公告第2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較前一版再擴大,首度納入半導體、面板、鋼鐵等行業,及再生能源、氫能與碳捕捉封存等項目,為台灣永續發展注入資金。
環境部於今(15)日舉辦「COP29提升氣候行動的決心」論壇,並邀請國內外多位氣候領域專家,包含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彭双浪等人參與,共同探討氣候行動、綠色金融及綠色科技三大主軸。
金管會10月29日推出新版「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以5核心策略6大推動重點、共30大項推動措施,期望擴大金融支持面向與力度,協助政府與企業推動淨零轉型。同時,未來也將強化國銀綠色授信檢核機制,預計2028年開始列入金檢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