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今天(8/28)上午10時召開「主流民意大聯盟」記者會,宣布以總統參選人的身分,投入2024總統大選,全面展開連署以取得參選資格。 能源議題是藍、綠、白選戰攻防焦點,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主張重啟核四,延燒立委賴品妤父親賴勁麟的綠能爭議;台灣最大的風電廠商森崴能源董事長更是郭台銘胞弟郭台強,不少人好奇,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自己的能源政策又是什麼?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於昨(9)日,對外公布能源政策,主張當選總統後,第一任期內將完成核一、核二、核三檢查檢修工作,安全延役;也將成立「核四總體安全審查委員會」,推動核四安全重啟。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洪申翰今(10)日於黨團記者會中批評「侯急跳牆、癡人說夢的能源政策」,若按照侯的規劃,幾乎就要變成像郭董說的「一縣市一核電廠」、甚至「一縣市一核廢場」了。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9日)發表能源政策,主張「以核減煤」,讓核一、核二、核三延役重新運轉,並重啟核四,遭民進黨質疑,4年前,侯友宜曾指重啟核四是「假議題」,如今立場反覆,是否為選舉被「深藍」綁架?侯友宜回應, 重啟核電或核電延役是國際的主流趨勢,能源議題要回到科學跟專業討論,不要老是用政治左右。
台灣四項公投案18日全數闖關失敗,市場分析,重啟核四、三接遷離兩大能源議題均未通過,顯示民眾普遍認可國內能源政策轉型方針,在用電量激增下,能源轉型勢在必行。風電指標股中鋼構(2013)20日亮燈漲停,太陽能股聯合再生(3576)、達能(3686)勁揚逾3%,「泛綠能題材股」中長線具投資潛質。
今(18)日登場的4大公投案,開票作業已接近尾聲,截至目前為止,包括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以及重啟核四等4案,都是「不同意票」高過「同意票」,且「不同意票」的數量,皆已突破400萬票。
全國性公民投票將於12月18日登場,其中就有兩個能源的議題——重啟核四與三接遷離(珍愛藻礁),當政府致力發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卻碰上重啟核四的聲浪,以及綠電供應不求的情況。對此,太陽能業者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7日表示,台灣電力的問題不應纏繞在核能上,應下定決心走向非核家園,並接軌國際淨零排放的趨勢。
12月18日公投在即,從網路輿情系統KEYPO分析本次四大公投案網路聲量可以發現,第17案重啟核四公投從3月開始一路領先,截至12月9日止,輿情聲量已超過100萬則,為四案之最,顯見民眾對於核四是否重啟的問題相當重視。為了解民眾對核四的意見,特從輿情系統蒐集核四議題相關主題,加權計算產生出80組相關關鍵字,再從提及這些關鍵字的新聞、討論、投書、臉書等貼文,收斂為「2021重啟核四 網友的10大疑問」。
「重啟核四」公投案將於 12 月 18 日登場,那們核四重啟究竟要花費多少錢?綠色和平今(23)日發布報告綜整全球 7 座「停工再續建」的反應爐狀況,綠色和平專案經理古偉牧指出,平均預算為新台幣 855 億元,已完工 4 座反應爐也明顯超支,幅度約 20~720%。
2021/11/14編按:德國、奧地利、盧森堡、葡萄牙與丹麥5國環境部長,13日在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中發表聯合聲明,表態拒絕將核能納入歐盟投資的永續清單,奧地利指出核能並非乾淨能源,而德國則是表示核能風險過大、昂貴、發展緩慢且有替代方案,明確表示了「核能非綠能」的認知。 以下為沃草針對反核公投專題,是否需要重啟核四的探討。
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11日引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教授布吉諾(Jacopo Buongiorno)的話,當面向總統蔡英文直陳,台灣土地面積非常小,能源不可能只仰賴進口,更不合適發展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等綠能,呼籲政府在能源使用結構上,應該要考慮有所改變,並考慮到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