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20日公布《電動機車政策 2025 民意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民眾要求政府應更積極推動電動機車相關政策,成為不分縣市、橫跨各黨派立場與世代的共識;超過半數民眾更直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推動力道皆不足,現行補助效益有限,已延宕運具電動化推動進程。
立法院於8月29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納入購買新汽機車也可減徵貨物稅,新購燃油機車全面降稅2,000元、小客車貨物稅每輛則減徵5萬元。 其中,新購買排氣量150cc機車並完成掛牌者,除了可以減徵貨物稅每輛2,000元,再加上原先機車汰舊換新的補助4,000元,最高可減徵6,000元,修正案確定將汽機車汰舊換新的貨物稅減徵優惠延長至2030年12月30日止。
台灣拚2050年淨零轉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被納入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之一,電動機車設定2030年市售比達35%、2035年70%、2040年達100%,不過目前台灣電動機車普及率不到5%,與理想還有很大的差距。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研究指出,電動機車產業鏈已創造2兆產值,但台灣電動機車普及率僅4.7%,要如何加大運具電動化的政策力道,4位總統參選人提出看法。
台灣鋰電池產業發展多年,因應運具電動化、再生能源儲能等電池需求,預估2025年台灣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破千噸。相關業者今(10)日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首次串聯上下游供應鏈,建構循環再利用體系,讓廢電池永續利用。
為達二○五○淨零排放,政府規畫二○三○年市區公車、二○四○年汽機車全面電動化。但電動車意外頻傳,去年下半年就至少兩起電動公車火燒車,新北近一個月因電動公車故障影響營運則有廿件,各地也不時傳出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自燃,居民甚至將電池交換站視為鄰避設施。政府推展運具電動化之際,安全性配套恐待加強。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天於年終記者會宣布將於3月提出台灣淨零碳排路徑圖,為了鼓勵運具電動化,不排除補助業者、不會用強制禁售的做法;不過他強調,2050年的能源配比,核能不在選項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