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要團結!我們不會被打敗!」泛非洲氣候正義組織(PACJA)在11月12日,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期間的示威行動中吶喊,並且手拿標語:「乾旱、水災、飢荒、流離失所是非洲的新常態」。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還路於民大遊行」,預估將有上萬人參加,2022年台灣交通事故奪走3085條人命,創10年來新高,更是同年荷蘭(737人)的四倍。 荷蘭自1970年代起,在民間促發與完善的路網規劃下,交通明顯改善。學者指出,荷蘭歷經近50年由下而上的抗爭,從汽機車盛行轉為自行車友善國度,連總理也騎自行車上班!相較於台灣因成本與道路規劃,多依賴汽機車,所謂的單車政策也以觀光遊憩為主,自行車難以成為民眾的主要通勤工具。
台灣同志遊行將在週六(28日)登場,今年遊行主題為「與多元同行(Stand with Diversity)」,呼籲正視不同社群的存在與困境,尊重彼此的多元差異。事實上,GSK已連續 3 年以企業名義贊助「同志遊行」活動,今年的活動超過50位員工參與,展現對於多元、公平與共融的一貫承諾與願景。
聯合國COP28峰會前夕,世界各地舉辦氣候遊行,上週日(11/4)倡議氣候變遷環團於台北101舉行第一場戶外人的氣候遊行「2023 POWER UP 回到未來大遊行」,聚集上百位愛好戶外運動人士,戶外界名人、公民團體及運動品牌廠商,共同呼籲淘汰化石燃料、監督總統候選人的氣候與能源政策。
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近日於阿聯杜拜舉行,盤點各締約國對抗氣候變遷進展及未來方向, 氣候大會會場分成兩區,官方主場「藍區」及開放給所有大眾「更接地氣」的「綠區」,可聽見世界各地的聲音;《今周刊》實際開箱綠區,現場宛如大型永續遊樂園,還有寓教於樂的裝置藝術、遊樂設施以及遊行表演。
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進入倒數,12月9日,來自75個國家、超過350個倡議組織在會場內發動氣候遊行,適逢以巴衝突,「為戰爭受難者發聲」以及各種人權議題成為今年度的遊行主軸。
隨著氣候變遷惡化,融化的高山冰川、消失的北極海冰、被野火燒掉的森林,以及海水淹沒的太平洋小島越來越多,一些過去被譽為獨特美景的自然景致日漸消失,人們想趁景觀還在時親眼見識的想法,讓「末日旅遊」開始興起,卻也讓這些原本就脆弱的景觀陷入更加窘困的局面。
連同綠色和平在內,集結全球減塑力量的國際倡議團體「擺脫塑縛」聯盟(the global Break Free from Plastic),23日在韓國釜山邀集超過1,500名全球代表參與減塑遊行,繞行釜山BEXCO會展中心,高聲呼喊「停止塑膠 Plastic 이제 그만」,呼籲各國領導人在下周展開的《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中,做出有利人民與環境的正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