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Circana 的數據,美國有 43% 的速食訂單來自免下車取餐服務,每年營業額高達 1,400 億美元。而對連鎖速食品牌福來雞(Chick-fil-A)而言,「得來速」更是品牌的核心業務,2024 年約 60% 的銷售額來自得來速。
日本知名速食連鎖摩斯漢堡(Mos Burger)於東京池袋站內推出了全新的飲品專賣店「Stand by Mos」,這家店面主打健康飲料,並把原本即將淘汰、丟棄的蔬果,重新製作成果昔,預期每年可減少4.6噸剩食。
綠色和平研究發現,澳州因為大量生產與出口牛肉,已成為全球毀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五年內上億動物因此喪生或失去棲地,無尾熊更成了瀕危物種。而助長毀林行為的,竟然包括麥當勞等大型速食企業。
全球氣溫不斷攀升,勞工也正面臨健康危機,不論是在炙熱廚房備餐的廚師,或是在酷熱街道上奔波的外送員。去年夏天,美國德州休斯頓一家星巴克的員工,就曾因為店內空調故障發起罷工行動。為應對高溫,這些勞工採取多種自救措施,工會也積極推動修法,爭取高溫津貼和設定停工溫度,以保障勞工健康。
走進樂檸漢堡店內,簡約明亮裝潢、青綠活潑Logo,搭上牆面個性十足標語「穿短褲來樂檸」,乍看會以為是來自美國的餐廳,但它其實是原生嘉義的台灣美式漢堡連鎖品牌。
在這充斥著塑膠的年代中,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膠可能已讓你見怪不怪。然而,根據美國最新調查,從超市販賣的榖片、優格、水果罐頭,到速食店銷售的漢堡、薯條、炸雞塊,除了少數例外,幾乎都含有雙酚和鄰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劑,甚至連常見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產品也受影響。換言之,你吃進的塑化劑,可能遠比你想像得要多得多!
雲林縣水林鄉主要種植地瓜,且以台農57號的黃金地瓜為大宗,更是連鎖超商及速食業者採購的主要品種。在2000年以前,地瓜價格低落、也是老少世代都不愛的食材,卻因近幾年隨著健康飲食風潮,成為年輕世代選擇正餐或主食熱門選項。在地農場從生產管理、食品加工,甚至組成產業聯盟的方式運作,讓地瓜價格終於不再崩落,水林的農民生計也開始有保障。
為進一步減少免洗餐具用量,環保署預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針對8大類管制對象的免洗餐具,將限制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材質,原因是PLA要在特定環境才能分解,而且回收時容易與塑膠類混淆;預計8月1日起實施。
環保署制定《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於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針對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超市、手搖飲業者等使用一次性飲料杯的通路提出管制,規定自備飲料杯至少要有5元的折扣。面對此政策,業者務必調整營運模式,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將受影響。
由《今周刊》主辦的「自綠生活節」在 8/20、21 兩日迎來近萬人共襄盛舉,其中企業夥伴麥當勞每日提供的限量購物金更是吸引大批人潮。近年為落實淨零碳排政策,各大企業皆以綠色永續為目標進行改革,身為速食業龍頭的麥當勞深耕台灣多年,擁有超過四百家連鎖門市、兩萬名以上的員工,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他們用綠色供應鏈交出漂亮的減塑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