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撿垃圾養活一家人。美國一名媽媽熱衷於「垃圾搜尋」(dumpster diving),她會透過翻垃圾桶尋找被丟棄,但還能使用的物品,藉由轉賣的方式賺錢,之後她發現收入相當可觀,最終甚至直接辭去正職工作,全力投入垃圾搜尋。
台灣有超過五成的民眾身邊都有幾台閒置不用的手機。但你知道嗎?100支iPhone約可提煉出0.97克的金、7.5克的銀、710克的銅;回收1萬支省下的生產耗能,相當於1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國手機回收率雖逐年提升至12%,但與國際平均15~20%仍有一段差距。根據環保署調查,民眾不願將手機拿出來回收的原因,包括不知道去哪裡回收、缺乏回收獎勵,以及擔憂個資外洩。
近期特斯拉股價大跌,加上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本周再出售 36 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使圍繞該公司的負面傳聞不斷,投資人能期待特斯拉在 2023 年的表現嗎?帶你看特斯拉的財務狀況和收入來源,以了解它的實際業務、運營基本面。
日本福島核災區的工程人員被揭私自把可能受核輻射污染的廢金屬帶走並賣出,恐導致輻射擴散至其他地區。這一事件被視為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無法妥善處理的又一例證,岸田政府的監管和管理能力備受質疑。 類似的情況也在烏克蘭車諾比核災後出現。在車諾比,一些不法商人和地方官員合謀,私自進入封鎖區域,偷取可能受到核輻射污染的木材、廢金屬等資源非法出售,導致輻射污染擴散至其他地區。
台中烏日區番仔園圳去年3月遭不法分子傾倒廢潤滑油,嚴重污染河川環境。台中地檢署隨即組成專案小組展開深入追查,經過一年多的調查,鎖定張姓兄弟經營的三井石油和東欣油品科技公司,涉嫌非法收受廢油並轉賣牟利,涉案金額高達1億元。
台灣每年廚餘量約405萬噸,很多食物都還在賞味期內就被丟棄,惜食平台Tasteme App與店家合作,透過50元福袋方式,讓這些良食延續給需要的人,減少食物浪費和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