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機車廠南霸天光陽工業緊急召開「特別記者會」,董事長柯勝峯開場隨即道歉,坦言與執行長柯俊斌正在上演經營權鬥爭,為了讓光陽恢復過往榮景,走向公司治理,他將不再擔任董事長一職。一場企業家族內鬥,正式浮上檯面。
在全球各大城市,停車都讓人頭痛。路邊停車一位難求,罰單卻隨手可得。「SpotHero」的創辦人Mark Lawrence和Jeremy Smith,從自身親身痛苦經驗中發現商機。 如今SpotHero已成為美加地區最大的停車平台,服務遍及超過330個城市共9000個停車廠。這段旅程,有變,也有不變,他們如何選擇?
美國市場平均每10.3輛新車中,就有1輛車使用聯嘉的LED光源產品,董事長黃國欣更發話跟緊客戶馬斯克的腳步走!
日本共同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報導,日本三菱汽車擬委由鴻海(2317)生產自家的電動車,以自家品牌在日本銷售,希望藉由外包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及縮短開發時程,來擴大三菱電動車在本土市場的規模。 若這項消息屬實,不僅印證了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月提到「日本客戶可望兩個月有好消息」的說法,也意味他過去五年推動的電動車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的創新模式,將在日本攻下第一個傳統車廠客戶,有極大的指標意義。
在中國,華勝車用燈飾件擁有逾3成市占率,前10大車廠都是它的客戶。 這間收服各大品牌的製造商,幕後操盤手,來自宜蘭。
固態電池的研發可能比你想像的久!固態電池都被視為電動車的關鍵技術,有望讓電動車的性能(續航里程)有大幅度的提升,但經過 20 年了,固態電池至今產量遠不及市場預期。 究竟是什麼阻礙了固態電池的普及?電動車搭載固態電池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會來?這項「未來技術」究竟是趨勢,還是最終會淪為科幻小說?不過即使大家普遍認為固態電池發展的太慢,但有業界專家向外媒表示,其實這項技術的商轉進度,已經比預期更快了。
今周刊編按:被譽為 2025 年科技風向球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今(7 )日於拉斯維加斯登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發表主題演講,外界預測他將推出新一代 RTX 50 系列顯示卡。 今年展會焦點除了 AI 科技外,還包括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各大車廠將展出多項其最新的研發成果。
隨著中國電動車品牌的崛起、電動化技術的突破,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一遇的變革浪潮,眾多傳統汽車企業正重新審視公司的經營策略。 特別是12月18日,日本汽車市場傳出重磅消息,日本第二大車廠本田(Honda)將與第三大車廠日產(Nissan)合併,共同成立一間控股公司,若成功把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也納入,將躍居全球汽車銷量第3大的汽車集團。而消息的背後也包含台灣積極切入汽車產業的鴻海,新舊玩家紛至,讓汽車產業全新的局面正在展開。
美國環保署最新報告指出,全國車廠去年碳排赤字高達1,100萬噸,顯示傳統車廠正面臨龐大的減碳壓力。反觀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去年憑藉電動車銷售獲得約3,400萬個碳權,在碳權出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一,此外在車輛能源效率上也領先其他車廠。
川普提名新執政團隊人選中,備受汽車產業矚目的環保局長一職,交給了毫無環保背景的前國會議員澤爾丁(Lee Zeldin),石油產業、能源公司與傳統車廠大感興奮,他們終於能擺脫減碳這個魔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