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逐步淘汰燃油車,各國積極推動零碳排目標,電動車成為關鍵角色。然而電動車電池續航力有限且充電緩慢,對於車主而言是一大挑戰。南非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提出一種解方案,利用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電池交換站」(Battery Swapping Stations)。這項研究顯示,若能結合可再生能源,不僅能加快電動車推廣,也能符合南非能源轉型的目標。
手機沒電你有多焦慮?電動車車主擔心沒電的焦慮,可能是手機沒電的數倍之多。畢竟,在道路上沒電的狀況不只是尷尬,光想到就讓人坐立難安。 對這些坐立難安的電動車車主來說,充電樁就像一座座綠洲,這也是源點科技旗下充電樁品牌EVOASIS的取名初衷:希望可以成為電動車(EV)的充電綠洲(OASIS)。
電動車上的鋰電池是許多人充滿疑慮的重點,有人擔心它壽命不長,有台灣人害怕氣溫太低讓電池無法運作,也有人說一個禮拜不充電就會壞掉,來看看這位電動車主的小實驗是否證明這項傳聞?
因應我國2050淨零碳排目標,政府鼓勵民眾汰換油車換用電動車,且在電動車尚未達到一定比率前免徵燃料費,立委林俊憲今表示,考量電動車逐漸增多,現今使用的「汽車燃料使用費」應改名,另也該說清楚電動車何時課徵及如何課徵;交通部表示,電動車普及一定程度將隨車徵收,依馬力換算合理費用,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但還要看電動車數量是否達標,但強調就算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萬5720元。
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電動車出口國。2023年,中國電動車的總出口值增加70%,達到341億美元,其中歐盟是中國電動車主要的出口地,近四成的中國電動車出口至歐盟。截至2023年,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已達到8%,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15%。在價格方面,來自中國的電動車通常比歐盟生產的同類車型便宜20%。
研究結果顯示,將 LFP 電池長期維持在高電量狀態(75% 至 100%)會產生有害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沉積在負極,消耗鋰並導致電池退化。
移動市場正在加速擴展,機車和共享電動自行車現在在許多大城市都很常見,麥肯錫最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有 46% 的受訪者願意在未來十年內以其他交通方式取代自家汽車。
電動車的購買趨勢洶洶來襲,充電問題早已是車主的一大難關。 隨著新聞上電動車起火與充電樁起火的報導層出不窮,更多人因此對於電動汽機車充電樁的安全性有所疑慮。究竟安裝充電樁的各大流程是什麼?又應該經過怎樣的評估呢?
電動車專屬保單將問世!金管會核定《電動車專屬保險參考條款》及其附加條款,自2024年7月1日實施,電動車車主預計下半年就可以買到電動車專屬的保單。
小米首款電動車SU7開賣5天,下訂車主達10萬人,鎖單量逾4萬單,在大爆單之下,交車時間20周起跳,Max高配版甚至要等32周才能拿到車。陸媒報導,小米車廠目前每天產能不到300輛,工人透露並未要求加班;SU7陷入產能地獄,導致交車時間最長8個月,成了小米最頭痛的問題,沒想到「雷軍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