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於 6 日宣布,將從巴西的森林復育公司 Mombak 購買 20 萬公噸的移除類碳權。這項計畫將在亞馬遜地區購買農田並進行重新造林,以提升碳匯能力。
英國政府近期宣布,購買車價不超過3.7萬英鎊的新電動車,可獲最高3750英鎊補貼,總額達6.5億英鎊。然而,多位交通政策與氣候變遷學者指出,若這筆錢改為補助電動自行車(e-bike),不僅能更快減碳,還能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立法院於8月29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納入購買新汽機車也可減徵貨物稅,新購燃油機車全面降稅2,000元、小客車貨物稅每輛則減徵5萬元。 其中,新購買排氣量150cc機車並完成掛牌者,除了可以減徵貨物稅每輛2,000元,再加上原先機車汰舊換新的補助4,000元,最高可減徵6,000元,修正案確定將汽機車汰舊換新的貨物稅減徵優惠延長至2030年12月30日止。
今周刊編按:美國總統川普與歐盟7月28日達成貿易協議,同意在與歐盟強化能源與投資合作下,大幅降低關稅,將歐盟向美國輸出產品的關稅降至15%,等於是把川普先前揚言的30%關稅砍半。 歐盟則允諾向美國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7.6兆元),並在未來3年每年將向美國採購價值2500億美元的能源(3年合計金額約新台幣22兆元),包括石油、液化天然氣及核能技術。 然而,這等同歐洲每年要買下美國近8成的能源出口。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2024年向全球所有買家出口的能源總額為3180億美元;歐盟2024年買入美國石油、液化天然氣與煤等固態燃料,則合計760億美元,意即未來歐盟購買美國能源產品金額要比現行多三倍。貿易承諾是否畫大餅、是否退讓太多,也成為歐盟近期內部熱議焦點。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EU CBAM)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台灣也正研議台版CBAM,環境部今(24)日表示,預計明年啟動台版CBAM試申報,並於2027年第一季申報納管產品前一年度的碳排放量,首波聚焦水泥業及鋼鐵業產品。 目前歐盟購買憑證日期延至2027年,國內碳費扣抵比例也未明確,但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不會讓國內企業面臨與歐盟CBAM和碳費重複繳費。
今周刊編按:Google 7月15日宣布,計畫未來2年內於美國最大電網區域內投資 250 億美元,建設AI資料中心及基礎設施,進一步擴大其在東岸與中西部的布局。 因應AI 大量的電力需求,Google 也宣布與資產管理巨頭 Brookfield 簽訂一項全球最大的企業水力發電採購協議,首階段協議涵蓋兩座位於賓州的水力發電設施,將以20年期合約購電,總投資金額達30億美元。 Google近年達成了多項首創的綠電購買協議,包括無碳地熱能和先進核能。Google也與美國最大的電網營運商 PJM Interconnection 合作,利用人工智慧加快新電源連接電網的進程。
滑著 YouTube,演算法自動跳出一部影片,介紹多款熱門咖啡機,從細節展示到使用情境一應俱全,並在頁面下方就能直接下單購買;再打開 Instagram 滑幾下,另一位創作者正在展示最新款服飾,照片上的服飾標籤只要輕觸,就能直接進入購物頁面。這些都是當今社群使用者司空見慣的場景,也正是「社群電商」(Social Commerce)的關鍵戰場。
當你購買番茄時,或許很少會想到,那些採摘的工人,是否獲得了應有的待遇。長期以來,全球農業一直因為人力短缺、低薪資以及惡劣的工作環境等問題,備受批評與關注。
今周刊編按:為促進節能減碳綠色消費,現行節能家電退稅措施規定,民眾購買經核定能源效率分級為第一級或第二級的新電冰箱、冷暖氣機或除濕機,每台最高減徵貨物稅2000元,實施期間至今年6月14日。 行政院會週四(5/1)通過「貨物稅條例」第11條之1修正草案,購買節能電器每台最高減徵貨物稅2000元措施,延長實施至2027年12月31日止,同時行政院得視實際推展情況延長一次,以2年為限,意即最長可延長4.5年。 不過,購買符合經濟部能源效率分級第1級或第2級新電冰箱、新冷暖氣機或新除濕機(節能電器),非供銷售且無退貨或換貨者,向任一國稅局申請退還減徵貨物稅,得特別注意申請時間。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提醒,申請期限須在購買日(即統一發票或收據記載之交易日期)之次日起算6個月內,逾期就不得申請退還2000元。
中國跨境電商平台 Temu 近日開始向美國消費者徵收高達 145% 的「進口費用」,此舉是為了因應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中國商品實施的高額關稅政策。這些附加費往往超過消費者購買的單件商品本身價格,使許多商品的最終價格增加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