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價太便宜了,低廉的電價導致用電浪費,其實調高電價未必會增加家用電費支出;如果能加快建置智慧電網,以更智慧的定價機制,就可降低每天尖峰負載的用電需求。
「半夜洗衣服比較省錢。」你聽過這樣的說法嗎?除非,你家選用「時間電價」。 目前全國約98%的用戶都使用「累進電價」,24小時的電費都相同,而「時間電價」則是提高尖峰用電價格,降低離峰價格,兩者價差高達3倍以上,用經濟誘因引導用戶避開尖峰時間用電,抑低尖峰負載,適合每月用電700度以上的住宅,或每月用電1100度的商店評估選用,聰明用電省荷包。
目前許多手機都有支援快速充電模式,意味著能在安全負載範圍內,縮短手機充電時間,而現在荷蘭團隊研發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設計,充電速度更是比現在的電池快 10 倍。
隨著國際間電網的數位轉型趨勢,智慧電表為智慧電網的基礎建設,有助於發展再生能源的用電負載管理、儲能系統效能,近年來台電近年來積極佈建智慧電表,用智慧電表以持續升級智慧電網。
近日台灣酷暑炎熱、豔陽高照,氣溫頻創新高,花蓮地區創下氣溫破40度的水準,氣溫炎熱下,全台用電也瀕臨警戒,尖峰負載突破4000萬瓩,所幸用電尖峰時間太陽能發電幫大忙,占發電比重已逾1成水準,下半年隨著太陽能FIT躉購費率未降,政府拼太陽能裝置進度,國內太陽能模組轉換到大尺寸的產品也開始量產,模組出貨可望加速,另外,日照條件大好,自營電廠的業者下半年售電收入也可望明顯增加,整體下半年太陽能廠營運展望樂觀。
今年8月22日12點24分,台灣太陽光電發電首次達到555萬瓩,占當下負載約15%,接近當時核能機組總發電量的2倍,超越大潭、興達、台中電廠等火力電廠的整廠裝置容量,顯示2016年以來,政府推動再生能源轉型,已見成效。
為推動能源轉型,台灣大力發展離岸風電與太陽能,隨著近來東北季風增強的影響,昨(30日)風力發電瞬時發電量來到117.3萬瓩,且維持在100萬瓩(1GW)以上的時間超過12小時,創下風力發電的新里程碑。 台電說明,受到東北季風助攻,風力機組發電效率良好,30日上午3時瞬時發電量超過100萬瓩,並於上午5時15分達到117.3萬瓩新高,占當下整體負載用電達到5%。其中陸域風力達57.0萬瓩、離岸風電60.3萬瓩,顯示離岸風電逐漸成為風電的主力。
便利商店和超市中的開放式冷凍、冷藏櫃占全店能耗的40%至60%。工研院「敏捷部署之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系統」運用智慧物聯裝置(AIoT)結合能源管理技術進行負載變化預測、調整溫度,螞蟻雄兵般省下可觀能源,現節能管理已導入3,200家零售店並持續擴大應用,榮獲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