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是國際重要課題,Google、Apple等科技大廠更承諾,自家供應鏈生產要做到100%碳中和,以緩和氣候危機及天災衝擊,這掀起了一波全球產業鏈的綠色革命。 不少國家或地區近年陸續公佈自己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並且在政策制定、商業模式、能源轉型、環境法規等層面,都會有相應調整。 面對全世界邁向零碳排的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減碳、降低製程排碳量、國營事業轉型及交通事業電子化,都是為未來政府優先推動方向,且「負碳技術」的投資與開發將是未來關鍵政策之一。
根據國發會最新公布的 2050 淨零碳排策略,提出四大轉型計畫、二大治理基礎,要透過能源、產業、生活、社會轉型及研發負碳技術、制定相關法規來推動。
新內閣第一天走馬上任,行政院長陳建仁今早已核定就任行政院長的第一份公文「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以「去碳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綠運輸及運具電氣化」、「產業及能源效率」、「負碳技術」及「治理」5大工作圈,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
在2050的淨零碳排大前提下,除了減少碳排,多使用再生能源,捕捉空氣中的碳讓大氣中的碳含量更少可能是更好選擇?關於碳捕捉技術層面的思考與難度...
2023年最火紅的關鍵字,除了AI人工智慧外,當屬淨零碳排(Net Zero),尤其是行政院宣示了台灣2050淨零目標,規劃在2030年前砸下新台幣9,000億元的預算,協助台灣企業走向淨零轉型。其中將編列新台幣415億元預算發展低碳及負碳技術,力求在2030年利用碳捕捉、碳利用及封存技術, 將台灣的碳排放減少176~460萬噸。 然而對於排碳大戶的製造業者而言,減碳已是當務之急。不用等到2030年,從明(2024)年開始,由環保署改制的環境部將針對排碳量25萬噸以上的企業開徵碳費。首當其衝的是近500家業者,占台灣8成以上的碳排量,讓碳捕捉利用技術成了今年的當紅炸子雞。 2022年在高雄成立的新創公司科淨能源,便站在市場需求的風口浪尖下出世。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必須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 以內才可以避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而欲實現這個目標的管道之一是採用負碳技術(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 NET),透過此技術可以抵消日常和企業無法避免產生的碳排。
工研院與仁儀公司建置二氧化碳(CO2)捕獲及再利用示範驗證場域,進行碳循環再利用技術驗證,將產業界排放的CO2做為原料並轉化應用發電,為台灣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信義房屋投5億推社區營造!解決偏鄉青年外流,吳靜吉:台灣地方創生可效法巴黎奧運
強颱康芮來襲!蔬菜均價漲至每公斤48元...今年風災農損逾數十億,農業保險保單一次看
美國大選結果牽動COP29!碳排國都在觀望...當川普盟友也在搶食補貼,氣候政策大轉彎機率低?
【圖表】特斯拉Q3營收雙漲!碳權收入首破230億,台廠華孚、和大將迎接新一波訂單?
台達電鄭崇華:非用核電不可!科技巨頭都在投資小型核反應爐真的更安全嗎?科學家這樣看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