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大廠巨大機械日前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以涉及強迫移工勞動發布暫扣令,此事件使台灣長期存在的移工人權與強迫勞動問題再度成為國際焦點。 勵馨基金會22日發布全台首份跨產業移工調查指出,移工最在意「按時發薪」、「公平休假」;勞工管理與強迫勞動、薪資工時與人權保障三方面則仍待加強。
(今周刊1505) 二○二五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結合施政滿意度、政府服務效能等民調,評選出「最佳首長信任獎」。 四位脫穎而出的首長,各自以社福照顧、觀光經濟、科技治理和民生等面向見長,獲得民眾青睞。
(今周刊1505) 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程遠不如預期,戰爭、通膨與財政壓力讓各國舉步維艱,卻也激出更多創新行動。 《今周刊》第六屆「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從三面向檢視全台表現,呈現在巨變時代中持續前行的永續力量。
《今周刊》「2025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以「最佳友善育兒城市獎」作為今年度特別獎,結合客觀指標及育兒環境、孕婦友善等民調,在六都之中,由台南市奪獎。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20日公布《電動機車政策 2025 民意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民眾要求政府應更積極推動電動機車相關政策,成為不分縣市、橫跨各黨派立場與世代的共識;超過半數民眾更直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推動力道皆不足,現行補助效益有限,已延宕運具電動化推動進程。
在海外客戶要求與IFRS永續揭露標準推動下,國內機構與企業皆愈發重視永續策略。 但根據《今周刊》「企業減碳永續調查」顯示,企業雖然整體認知進步,在執行面及專業資源配合仍有改進空間。
台灣生育率低迷,少子化成為國安危機,《今周刊》「2025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以「最佳育兒友善城市獎」作為今年度特別獎,以生師比、兒少受虐人數、兒童遊樂場面積、生育率變動等指標,結合育兒環境、孕婦友善等民調,評比出最育兒友善的城市,非六都縣市中,由澎湖縣獲獎。
今周刊編按:聞名全球的自行車品牌捷安特,其母公司巨大集團近日陷入勞工人權爭議。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於9月下旬對巨大發布「暫扣令」,禁止其台灣製造的自行車、零件及配件輸入美國,理由是供應鏈疑似涉及強迫勞動。CBP指出,巨大違反了國際勞工組織(ILO)五項強迫勞動指標,包括過度加班與扣留工資等情節。 這起事件再度凸顯全球企業在人權治理上的挑戰。歐盟已於去年通過《企業永續盡職調查義務指令》(CSDDD),要求大型企業對其全球供應鏈進行人權與環境檢視,顯示「勞工人權」已成為跨國經營的新門檻。
戶外品牌始祖鳥(Arc'teryx)與中國藝術家蔡國強,19日在海拔5500公尺的西藏喜馬拉雅山施放彩色煙火,原本旨在致敬自然,卻引發輿論強烈譴責,批評此舉破壞高原脆弱生態環境。隨著爭議升溫,中國當地政府已宣布展開調查,蔡國強與始祖鳥隨後發表道歉聲明,承諾將全力採取補救措施,恢復受影響的自然環境。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8月1日發布「2025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調查顯示,國人對能源結構的認知普遍不足,僅有不到一成受訪者正確認知台灣能源進口依賴超過95%,,對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及主要發電燃料多數答錯或不清楚;能源轉型信心不足,過半民眾不看好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標,並對天然氣供應穩定性表達擔憂;核能支持度則顯著提升,已超過六成受訪者贊同發展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