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台健空盟)於本月15日公布2020年手動PM2.5監測資料,雲林縣再度蟬聯全台空品最差的縣市。
許多塑膠產品含有分類編號3號的「PVC」,舉凡裝湯的容器、免洗餐具,都含有PVC,但其實這種塑膠遇熱,就會釋放塑化劑,長期接觸下來,容易提高致癌風險。因此環保署預告,從明年11月1日開始,將禁止製造輸入、販售含有PVC材質的平板包材、收容器或是非平板類免洗餐具。
用於防水防油的化學物質全氟烷基物質和多氟烷基物質 (PFAS) 廣泛被應用在紡織品、食品接觸材料、消防泡沫等,可以說是跟塑膠一樣已無處不在,這種化學物質也不易被自然分解,被稱為永久化學品且會污染環境。現在科學家從廢水中發現,衛生紙也是一大貢獻來源,可能會透過污水滲入土壤。
2018 年科學家首次確認瓶裝水含微塑膠,六年後科學家繼續分析塑膠顆粒到底有多少且來自哪裡,透過雙雷射顯微鏡檢測分類,發現一般商店販售瓶裝水含塑膠碎片比預估高千倍多。
食安風暴襲來,全台陷入蘇丹紅之亂。「蘇丹紅」這種本用於鞋油、地板蠟增色的工業染料,具有潛在致癌性,禁止用於食品,卻被不肖業者摻進辣椒粉,19項香料製品、老牌零食蝦味先、菜䔕餅、白胡椒棒、咖哩粉……接連中鏢,且一路燒向海底撈、八方雲集和維力食品等知名業者,民眾人人自危。 《今周刊》追查問題的源頭,發現這疑似是一場自產自銷有毒辣椒粉的大戲。
炎炎夏日,潛水、衝浪客按捺不住想與海共舞的心,一心要衝往海洋。海洋,是許多人愛上自然的起點。不過,英國環境記者特恩斯(Anna Turns)有個煩惱,他的潛水衣破舊不堪,但他不想購入氯丁橡膠(neoprene)材質的潛水衣,必須另覓理想的潛水衣。
今周刊編按:今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多國領袖將齊聚韓國釜山,展開《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INC 5),這是預期的五輪談判中最關鍵的一役。 但你知道嗎?平常很容易接觸到黑色塑膠製品,如食物外帶容器、玩具、服裝和髮飾、辦公用品、電子產品盒等等。研究發現,隨處可見的黑色塑膠製品,可能含有有毒的溴化阻燃劑,也稱為 BFR,與癌症、神經系統問題、內分泌干擾以及生殖和發育問題有關。
今周刊編按:美國總統川普10日他宣布已簽署行政命令,推動美國國內回歸使用塑膠吸管,因川普表示,「這些(紙吸管)根本沒用,我用過很多次,有時它們會斷掉、會裂開。如果東西很熱,它們撐不了多久」,並強調塑膠對海洋生物影響有限。有研究也證實,其實許多市售紙吸管含有害的多氟和全氟烷基(PFAS),累積在人體造成器官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