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 2025科技願景再度引起全球熱議!在近期落幕的 CES 消費電子展中,他透過對談揭露人工智慧 (AI)、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腦機介面以及火星殖民等劃時代技術突破,並對未來科技和人類命運發展提出遠見預測。
今周刊編按:被譽為 2025 年科技風向球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今(7 )日於拉斯維加斯登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發表主題演講,外界預測他將推出新一代 RTX 50 系列顯示卡。 今年展會焦點除了 AI 科技外,還包括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各大車廠將展出多項其最新的研發成果。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2日公布第3季交車數據後,因交車數未優於預期,股價反而下跌,但下一件大事讓投資人引頸企盼,即旗下無人計程車隊Robotaxi在加州時間10月10日(台灣時間10月11日)亮相。 特斯拉原定在今年8月8日就要舉行Robotaxi原型車發表會,沒想到一延就兩個月,而就在發表會前夕,任職6年的特斯拉資訊長薩迪(Nagesh Saldi)卻突然離職,他是特斯拉德州和紐約資料中心負責人,該部門需要更多運算能力來訓練其神經網路,以進行自動駕駛和其他人工智慧工作,高層突然離職也引發外界諸多揣測。
電動車不只處於自動駕駛狀態時可能容易釀成事故,即使沒有開啟自動駕駛,人類駕駛控制的電動車撞到人機率也比氣柴油車更高。英國研究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發現,電動車和混動車在都市撞到行人的機率是汽柴油車的三倍。
2025年,台灣自動駕駛技術衍生產值將達2887億元,車用電子產業可望長期趨勢向上,台灣不應缺席。
外媒週二 (17 日) 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 曾在 2016 年透過一支影片宣傳特斯拉汽車能夠自動駕駛的證據,吹噓這可能比人類司機更好,但一位特斯拉資深工程師證實,影片內容造假。
「電動車」是近年全球投資熱潮的一個關鍵字,其中,電動車最時髦且實用的「自動駕駛系統」,更是目前日本各大車廠投注心力的焦點,然而,同樣是「自動駕駛系統」,各家日系車廠發展重心卻有不同,它們的差異在哪裡?
全自動駕駛的時代要來臨了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昨日(11 月 24 日)在 Twitter 上宣布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測試版功能(Full Self-Driving Beta)向北美的特斯拉駕駛開放,只要硬體規格支援,且訂閱全自動駕駛方案的特斯拉,即日起就能啟用全自動駕駛。
新的一年開始,客戶和我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財富能夠持續傳承,投資及回饋社會百年以上。因為投資期限已經超越一代人的時間,不只是找個好的投資管理人就可以,而是要有一套機制才能完成這個目標。
台股今 (2021) 年上半年「航海王」熱潮風靡全場,但到了第三季買盤紛紛轉向「棄船票搶車票」,電動車相關概念股大舉獲得法人青睞,據 CMoney 統計,電動車、車聯網、車用電子、自動駕駛這四大領域,都是法人 9 月搶進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