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是東南亞的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約有7,000萬人口。過去幾10年來,泰國快速的經濟發展與成長,隸屬於東南亞國協(ASEAN),由於地理位置適中,因此在歐亞關係發展上,泰國是一個重要的輻軸點。在歐盟與東南亞國協的合作上,泰國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泰國是雙方永續發展對話的共同主席。泰國與歐盟已經建立了一個長期的夥伴關係,並肩合作支持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致力於促進相互的繁榮與成長。
今周刊編按: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中國商品則加徵10%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徵25%關稅,但加、墨兩國在與美國達成協議後,皆獲暫緩實行1個月。這一連串動作無疑預示著川普2.0全球關稅貿易戰已正式開啟。 在國際上,總體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是追求全球化,擁抱自由貿易。傳統上,全球化的基本邏輯是透過古典經濟學所講的比較優勢來進行國際分工,以實現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但是現在,人們不只要考慮經濟利益,也要考慮安全,從人身安全、個資安全、供應鏈安全,一直到國家安全。此時,地緣政治的思考切入總體經濟的邏輯。
「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描述臺灣西岸港口變遷的俗諺,後面還有「四寶斗、五番挖」的說法,而番挖即是今日的芳苑,在鹿港淤積後,芳苑曾是中部主要的「貨物轉運站」,但在廿世紀上半葉,逐漸隨著淤積而繁華散去,並成為全國人口外移最嚴重的鄉鎮之一。 如今在政府致力於發展再生能源之際,芳苑風頭水尾的特色成為風電發展的熱區。 在風機一支支豎起的同時,一旁的沿海濕地也面臨「轉運」,彰化縣政府爭取劃設國家級重要濕地,期待藉此保護農漁民生計免受風機及光電板影響,但也引發民間各方爭論,有些人認為限制光電及各項產業發展,將錯過國光石化之後再一次的經濟發展機會,有些人則認為這是遲來的環境保育措施。
面對全球氣候危機,台灣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環境部最新發布的2024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顯示,2022年經濟成長率2.6%,還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淨排放量年減4.07%,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1.77%,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去年10月開始試辦,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丹麥商務辦事處與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今(3日)舉辦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雙向論壇前記者會,邀請到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Peter Sand)和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分享最新政策動向。
隨著數位浪潮與淨零趨勢持續推進,產業智慧化與低碳化已成為全球共識。為協助台灣企業把握淨零與數位轉型機遇,實現經濟發展與永續目標雙贏局面,亞矽執行中心(ASVDA)與台灣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TDMDA)於4月25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辦「淨零X數位雙轉型 智取先機論壇」。論壇邀集了在智慧數位科技和綠色能源領域深耕多年的國內外知名企業與相關單位專家,共同探討更多永續循環的解決方案,助攻台灣邁向智慧永續美好未來。
「台南市綠能產業區」日前(2/21)進行環評專案小組第四次初審,開發單位為台南市政府。環評現場有民眾質疑移植1.8萬棵樹木的必要性,建議選旁邊的垃圾山作開發。 專案小組最後認為本案對生態及環境有顯著不利之影響,建議「不應開發」,並獲得在場反對開發案的民眾拍手感謝。 台南市府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蕭富仁則在會後表示,會在3日內答覆是否申訴,並於30日內提供補充資料,以爭取環評大會委員支持。
西門子歌美颯台中風機機艙廠擴建,去年底完工,將在第二季投產,1日於台中港舉辦機艙廠竣工暨供應鏈大會,總統蔡英文、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長張峯源以及離岸風機供應鏈廠商代表皆到場共襄盛舉,共同見證台中市離岸風電產業亮眼佳績。 蔡英文總統出席致詞表示,這座工廠將會投入14MW風機的生產,將是目前世界上已量產最大型的離岸風機,也代表台灣在綠能時代又跨進一步。
台灣與英國於2023年11月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TP),為台灣與歐洲國家首次簽貿易協議,被認為是打開兩國經貿合作的全新章節。 英國在台辦事處今(2月1日)公布2023年英國企業調查(British Business Survey)初步結果,顯示五成調查英國廠商「正向」看待台灣未來三年經濟發展,更有三成廠商表達對台灣經濟「非常正向」,較2022年的14%翻倍,為台英關係注入強心針。
歐盟已經在10月開始試行、2026年正式上路的碳關稅機制,用意在計算進口到歐洲的產品產生了多少的溫室氣體,加以課稅,讓致力減碳的企業獲得公平的市場競爭力。但這種措施在本屆的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引起激烈爭議,發展中國家指控這種碳關稅將妨礙經濟發展,殘害民眾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