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通路商文曄科技於15日晚間公告,為了擴大營運規模,該公司預計辦理私募、現金增資及員工認股權等三項議案,總計達到1.7億股,未來將引進長期策略投資人,對象是需要符合可協助強化公司客戶結構、產品組合及市場行銷等能力。文曄公司派的這個大動作,市場解讀為是要強化本身能夠掌控的股權,以對抗大聯大在一月底已完成近三成股權的公開收購策略。
新冠疫情後如何紓困與振興?這個議題影響了未來的經濟結構,目前幾乎已成了各國輿論的關注點!在法國《世界報》上,多名學者所提出的八大建議幾乎都和綠色經濟的建設有關,這些建議不但有其共識,且能夠在危機中協助經濟轉型,如地球永續,預防疫情,都是重要的經濟轉型方向;而內容包括建築節能、大眾運輸、儲能、電動汽車、自行車、綠能、氫能,以及保障自身健康的農產品供應等。
2030即將來臨,企業需要結構性的轉型來實現SDGs,更需要衡量績效的有效測量指標。美國永續智庫SustainAbility專家Stefan Jimenez撰文說明各國際組織所提供的系統性轉型框架與SDGs的連結,期能提供企業面對未來挑戰的指引。
新冠肺炎對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不但給資本市場帶來巨大衝擊,病毒威脅對實體經濟也產生了結構性的轉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辦公室內的工作形態都出現了改變;在科技的輔助下,這種新的互動方式與工作形態,有可能成為未來推動經濟重回增長的新引擎。
想像一條橡皮筋象徵每日的工作,兩端則是理想與現實,拉扯出結構性張力,也帶來情緒,每個人在組織當中應該一同學習、釐清共同目標,才不會在張力面前手足無措。
從永續建築的演進來看,隨著觀念的更新與技術的推展,現代居住不再自限於掠奪式的需求,而逐漸呈現一種融入,一種人類與地球的互融結構。
未來十年,全球綠能嚴重供給不足,一個全球搶綠能的戰爭,已經上膛。拿不到穩定的綠電,在未來供應鏈上就可能被除名,但只要台灣電力結構轉骨成功,不僅可以搶得競爭力的聖杯,台灣更可在半導體之外,用綠能建立一個護國新屏障。這是一場不能輸的競賽!
八年來,群創能源科技在全台建置逾百座畜舍屋頂型太陽光電,是市場先行者。當面對建物結構太老舊、利潤愈來愈薄等困局,這家公司卻靠創新方法突圍,讓業績翻倍!
二○○八年金融海嘯,讓生產工具機的千富面臨重大危機,營收瞬間掉了八成。遭逢生死存亡關頭的慘痛經驗,成為千富轉型升級動力,十年下來,千富商業模式與客戶結構已經徹底轉變。改造巨輪一旦啟動就停不下來,完成客戶分散化策略後,目前千富選定數位化、生產智慧化,作為繼續升級的目標。
台泥5月19日召開線上法說會,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氣候變遷及廢棄物處理是現代社會必須要面對的兩大課題,隨著公司積極發展各種電力及儲能事業,對於減少碳排及增加獲利都有所裨益,台泥將繼續朝向穩定財務結構、國際化及多角化事業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