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許多「生物可分解塑膠」產品,都需要在特定堆肥環境才能真正分解,但台灣缺乏堆肥處理場,往往這些「可分解」塑膠仍被送進焚化爐。如今,塑膠垃圾可能有新解方。
從一篇淨灘的臉書貼文開始、接著每年舉辦企業合作淨灘、製作出台灣第1本海洋廢棄物「海廢圖鑑」,然後奪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接著又把「回收大百科」教育資訊實體化,從單點的講座,延伸到帶狀課程,進入高中校園,改造班級垃圾桶。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有愈來愈多的減塑政策陸續實施,如今,又有一項強制性的政策即將上路,自12月1日起,台北市轄內的飲料店禁止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甚至連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也不行,只能用「紙類」或「植物纖維」為主體的替代材質,讓不少人直呼「這樣真的有環保嗎?」飲料店業者也相當無奈。 此外,「循環杯」新制也將在2023年元旦上路,使用者可免費借用,但歸還時要清洗,是否能確保衛生及品質仍有待考驗。
為進一步減少免洗餐具用量,環保署預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針對8大類管制對象的免洗餐具,將限制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材質,原因是PLA要在特定環境才能分解,而且回收時容易與塑膠類混淆;預計8月1日起實施。
您知道嗎?全球的塑膠垃圾中只有 2% 被回收利用,諸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雀巢等公司的塑膠寶特瓶,都是沒被回收的環境垃圾。您我以幾分鐘喝完的飲料,廢棄的瓶子卻將遺禍百年,持續污染環境,並危害氣候與您我健康。
六都繼台北市與新北市宣布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之後,桃園市和高雄市預計7月1日也開始執行,台中市10月1日起實施,台南市則預計最快10月上路。 限塑政策擴大執行,影響最大就屬飲料業者,違者將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隱身在桃園龜山的塑膠食品容器大廠瑞興工業,廠內多達40條生產線,1年出貨杯子上看10億個,手搖飲品牌CoCo都可、貢茶、50嵐到國際品牌藍瓶咖啡(Blue Bottle)都是它的客戶,去年營業額上看13億元,更擁有「台灣杯王」封號,祕密武器是瑞興研發出生物可分解的聚乳酸(PLA)環保塑膠杯。
今周刊編按:今年8月起八大類場所將禁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免洗餐具,主因是民眾回收時容易與塑膠類混淆,且PLA要在特定環境才能分解,台灣幾乎沒有相應的堆肥處理設施,多只能焚化處置。 「終結塑膠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宏力生化副總經理王舜弘鄭重表示。鑑於國際限塑新法上路,台灣生質與永續材料產業協會(TBSM)周四(7)日舉辦「可堆肥塑膠循環再利用論壇」,呼籲政府更加重視「可堆肥塑膠」的應用。
在全世界的永續趨勢以及政府的限塑政策下,臺灣的環保意識也逐漸抬頭。近年來,不少冠有「生物可分解」、「生物基」等字樣的「綠色產品」出現,試圖取代一次性塑膠容器。然而,這些號稱可於自然界中分解的材質,真的能完全回歸大自然嗎?
想為環境盡一分心力的你,看到「環保」衛生紙、「碳中和」航班、「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十年不會壞」這些產品上的廣告詞,會忍不住多看一眼,甚至多花一點錢購買嗎? 消費者很難判斷真環保還是「漂綠」,為避免不實廣告誤導消費者,歐盟達成協議,將立法規範這些關鍵字不能亂用,也否決了透過「碳抵換」(carbon offset)來宣稱產品碳中和的做法。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