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款「可回收生質塑膠」全植物盒,由台灣利樂與義美食品公司合作上市,不但採用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標章的紙材, 並以甘蔗汁發酵聚合的生質聚乙烯(Bio-based PE)來替代傳統紙容器慣用的石化聚乙烯(PE),不僅減碳,又能幫助地球資源永續。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Freedonia Group在2021年3月公布市調報告,有近50%的消費者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選擇購買更多的冷凍食品,39%的消費者開始尋找一人份的包裝食品,但一人份的包裝也代表會產生更多垃圾,因此有許多食品公司開發出具可回收性質或是循環利用性質的包裝,希望藉此減緩環境汙染。
看完日本淡路島的故事,鏡頭來到台灣光電第一大城台南,《今周刊》專訪台南市長黃偉哲,了解台南的光電布局及沙崙科學城的綠能未來。
愈來愈多人在使用的不銹鋼吸管看似環保,但製造與清洗的成本時常被人們忽略。鉅田潔淨所創辦的品牌「RENOUVO」以農產品廢棄物研發100%純天然、可自行分解的食用容器,已跟連鎖超商以及金色三麥等企業合作,取代日常使用的一次性塑膠製品,真正落實廢棄物再生。
為響應國家2050淨零排放政策,台糖公司推動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中之「自然碳匯」,加入由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與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倡議與執行的國際土壤碳匯「小農種碳」專案計畫。 該專案在2023年2月通過國際認證平台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立案審查,並取得6項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成為台灣首項國際土壤碳匯專案,正式登錄於黃金標準官網(編號GS11818)。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有逾90家餐廳提供「1.5°C菜單」,提供蔬食或純素飲食,這是COP歷史上首次提供以植物性飲食為主的維根(Vegan)菜單。 現場也有倡議團體每日發放千份純素便當,菜色出現素火腿、糖醋甘蔗G、還有使用台灣特有種食材「台灣油芒」做的維根飯捲!為何遠在中東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會出現來自連台灣都鮮少看見,只生長在台灣的「油芒」飯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