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吸最後一口香菸,再把手中的菸蒂捻熄彈向路面、水溝,這是在台灣街道上常見的景象。不少癮君子認為,香菸是紙做的,就算流到水溝、河川、大海……也會自動分解,最終消失殆盡,也不會破壞環境;殊不知,菸蒂內竟含有「塑膠」,且根據統計,海洋廢棄物的第三多正是菸蒂,除了造成生態浩劫,還會反害到人類自己。
人怕熱,魚也怕熱!台灣特有種櫻花鉤吻鮭需生活在終年17°C以下的河川,氣候變遷威脅僅存的棲息環境。因此雪霸國家公園推動退壩還河,持續復育七家灣溪及衛星族群,去(2020)年統計約達1.3萬尾,創下歷史新高,也推動退耕還林,復興河川自然環境。
台灣原本有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河谷狹窄水庫庫容小及地質年淺質弱適合建壩地點有限等侷限使降雨量無法充分蓄存利用;從2009~18年統計平均年降雨量達917億噸,是世界平均值2倍以上,卻有6成流入大海白白浪費。
生活裡無法被分解的塑膠垃圾丟掉後會去哪?多數人以為垃圾會順流而下成為海洋廢棄物,但實驗結果卻顯示不同的答案。 台灣湛藍海洋聯盟今年獲海保署海洋保育計畫的補助,與澄洋環境顧問、民權國中和在地木造帆船推廣社團合作,共同規畫執行「淡水河漂流物實驗」,於今(24日)發佈實驗成果,發現回收到的漂流物樣本並未流入大海,而是擱淺在淡水河左側三重沿岸等重要堆積熱點上,形成河川垃圾。團隊建議政府可將研究成果納入參考,未來加強該地清理。
全台水情吃緊,尤其南臺灣的主要水庫集水區已將近600天沒有降下大雨,導致河川流量、蓄水量大幅下降;其中,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蓄水量不斷下滑僅剩11.3%,乾到足以見著底部大量泥沙,而位於台中的石岡壩也只有11.4%,整體水況相當緊繃,連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坦言,「感覺可以處理,但是會非常、非常緊張」。
國發會制定2050淨零碳排的機制,其中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海洋、生質能等,台泥日前也宣布與花蓮林管處、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共同簽署「花蓮外來入侵植物資源化合作備忘錄」,將花蓮地區銀合歡移除後的廢木料,以先進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 Co-processing 資源化再利用,成為生質能。
雖然台灣降雨豐沛,但因高山地勢高聳,河川短小流急,河川流量變化甚大,水量不易儲存,近年氣候變化更導致了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使水庫水位降至驚人低度,而這種極端天氣變化也對森林碳匯產生了重大影響—削弱森林的碳匯能力。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以「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案場,向環境部申請通過,創下國內首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專案造林面積約2.25公頃,預計30年可取得減碳額度約6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這些碳權未來可能用於交易或提供給台電,但最終用途仍取決於行政院和環境部進行整體規劃。
台中烏日區番仔園圳去年3月遭不法分子傾倒廢潤滑油,嚴重污染河川環境。台中地檢署隨即組成專案小組展開深入追查,經過一年多的調查,鎖定張姓兄弟經營的三井石油和東欣油品科技公司,涉嫌非法收受廢油並轉賣牟利,涉案金額高達1億元。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今(7)日發布「東亞河川塑膠垃圾品牌檢視」調查,結果發現三地河川垃圾有9成屬於塑膠材質,進一步分析塑膠垃圾品牌,統一企業、LOTTE樂天、維他奶分別佔據臺灣、韓國、香港各地品牌塑膠垃圾數量第一,都是在地最主要的飲料製造商,而國際品牌可口可樂也同時出現在各地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