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斗六市郊虎尾溪6日下午被人發現遭汙水染成「紅色多瑙河」,照片被Po上網,有熱心民眾透過空拍機追蹤,驚見紅色污染物已隨溪水流散長達5公里,猶如紅色多瑙河。雲林縣環保局獲報後會同轄區員警採樣追查,確認污染源是斗六工業區附近的上市公司「福懋興業(1434)」,依違《水污法》重罰2000萬元並勒令停工。
台灣百年大旱持續發威,若是 5 月底前,水庫集水區未達降雨一百毫米以上的標準,6 月 1 日起新竹也要加入供五停二的行列。不過,《財訊》報導指出,還是有三項一般人忽略的水源可以好好利用,就是把過去恣意排放的水攔截起來再利用,包括建築工地地下水、伏流水、汙水處理再生水,這次都成了抗旱的重要水源。
英國籍核能專家蕭恩.伯尼,關注核能議題35年,自福島核災後,他常駐日本追蹤調查,今年初揭露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擬將輻射汙水排入太平洋,引發國際關注。
美國的污水處理廠每天要處理約 340 億加侖的廢水,然而傳統上慣用的廢水處理藥劑往往含有金屬,像是鋁或鐵,這些金屬元素可能在污水經處理過後,於排放至水域時造成額外環境汙染。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華盛頓州一間名為 Tidal Vision 的公司提出了更環保無汙染的新做法:Tidal Clear 取自於海洋生態資源「殼聚糖」(Chitosan),它是一種天然的生物聚合物,比起產業慣用的其他人工合成物都來得有效。
環保署上月提出修法,擬將露營場納入《水污法》管轄範圍,避免露營污水未經處理排放,包括沖洗式廁所排水、浴室盥洗用水等露營場污水都須妥善收集,設置污水處理設施或委託代處理業者處理,預計2024年7月1日上路。 今(21日)環保署舉行「禁止足使水污染行為」修正草案研商會議,出席業者認為,草案以每日最大污水量計算的標準過高,露營場並不是天天客滿,「露營榮景不再」,希望下修污水處理量標準。
全球推動淨零碳排的風潮方興未艾,台泥、台電、台塑等集團近年來加快腳步,建立碳捕捉、封存、再利用體系。台泥指出,希望2030年前可獲取商業化運轉關鍵技術,將二氧化碳提純後再利用。台塑新智能則以微藻發展另類封存技術,吸碳後的微藻,還可做用來淨化汙水,做成生質柴油。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日前發生規模7.6強震,災區斷水成為災民要面對的一大問題。日本新創WOTA便在各個避難所設立自主研發的「淋浴帳篷」,讓災民可以用乾淨、溫暖的水清潔身體。
巴西城市貝倫(Belém)正在籌備2025年11月舉行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這不僅是一場關乎地球未來的關鍵會議,對於位於亞馬遜雨林北部一角的貝倫市來說,主辦如此規模的一場盛會,更是前所未有的。全世界正將目光投向這座城市,關注它是否有能力接待全球各地的來客,以及這裡滿懷期待的居民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