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歐亞大陸大旱讓許多人見識到乾旱的威脅,其實在美國加州乾旱已經持續 22 年,去年甚至是 1,200 年來最乾旱的一年,為對抗新氣候模式,美國政府已將氣候適應下的創新基礎建設計畫列為重要政策,也催生許多抗旱的相關研究。現在加州也將展開一項概念驗證,即在灌溉運河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遮陽棚,不僅能增加新能源發電,還能減少水分蒸發,成為全美首例。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宣布成立「建築突破」(Buildings Breakthrough)聯盟,旨在全球各地城市化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建築相關產業減碳,期望在2030年使近零排放(near-zero emission)和氣候適應型的建築成為新常態。 建築與不動產業作為全球高碳排放量行業,若能加強力道實踐綠色轉型,將能在全球去碳化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一月初,美國洛杉磯野火延燒,熊熊大火吞噬了原本繁榮的城市、華麗的宅邸,造成超過1350億美元的損失。 野火肆虐的畫面震驚全世界,而在火災期間,除了緊急避難的群眾,動物居民們的身影也備受關注,例如一隻在橘紅天色中奮力攀爬的陸龜,或在濃煙中逃竄的小鹿。 經過大火浩劫,除了人類需重建家園,棲地遭到破壞的野生動物會面臨哪些生存挑戰,不同物種如何掙扎求生?近年越來越頻繁、猛烈的野火,又會帶給動物們哪些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