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的阿瓦里德親王(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今年夏天齊聚倫敦,都在評估共同投資一些能對抗氣候變遷的新創企業,掌握直接空氣捕捉技術的公司特別受到矚目。
我不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我知道很多時候,在綠色產業工作的人,會被迫政治正確、道德高尚,因為人們期待我們法相莊嚴。從事ESG投資、碳中和、淨零,很容易被人、尤其是行內人貼上漂綠的標籤。在我看來,指責別人不作為或沒有達到最高標準,是一種最精密的怠惰,因為待在舒適圈裡非常愉快,改變則永遠得付出代價。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坐擁1052億美元身家(逾3.41兆元台幣),如今除了投資核融合等未來新能源,如今也跟鴻海集團有了另類接觸。 這個接觸就是蓋茲2015年成立的新能源創投業者「突破能源」(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與鴻海集團在新能源商業化的項目搭上線了。
日前我代表綠學院擔任第33屆台灣精品獎的評審,作為一個綠色產業的推動者,在評選的那幾天,我更深刻地體會「自古世事難兩全」的真義。人生要成功的關鍵在於專注,奇怪的是那幾天我仍被「我全都要」的思維占據了。 你也有這種經驗吧,尤其是面對投資,我們什麽都想要。我們心中預設了許多指標,指標之間有各種矛盾與衝突,不論有意或無意,我們都不在意,一廂情願地認為我們的投資終將成功。
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於9月18日在Netflix上推出新紀錄片《明日有解?比爾蓋茲的未來對策》(What’s Next? The Future with Bill Gates. ),其中談論關於AI、氣候變遷、不平等、錯誤訊息和健康等問題,並且他也在近期接受多家媒體的採訪,談及他對AI的展望和擔憂。
今周刊編按:在美國加州、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力挺的新創公司Savor,可以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變成奶油,甚至是其他脂肪性產品。 公司技術長 Kathleen Alexander 向《新科學人》雜誌透露,整個製程中不涉及任何生物成分。為了模擬天然奶油的風味,他們在最後階段加入水、乳化劑和迷迭香油,賦予產品獨特的「草味」。
由比爾.蓋茲(Bill Gates)創辦的核能公司TerraPower,其第一座新世代核電廠正式破土動工。 除了幫助實現減碳目標外,在全球開始擔憂AI訓練及運轉所消耗的龐大電力時,這項新技術有辦法成為能源救星嗎?
去年底,美國流行樂天后泰勒絲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她是史上第一位單獨獲選的藝人。泰勒絲不僅在流行音樂界備受肯定,事實上,她2022年頻繁搭乘私人飛機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也位居第一。2023年泰勒絲專機的飛行距離約可繞地球七圈。面對質疑,她購買碳抵換額度,又賣掉其中一台私人飛機,但媒體還是發現她今年的私人飛行累積已經超過20次,且多數航班並非出於工作需要。
植物肉風潮在全球愈來愈熱,對於環境更友好的植物肉也受環保人士喜愛,美國專門生產植物肉的公司超越肉類(Beyond Meat)在2019年風光上市後,更將植物肉的流行推向高峰,但近年Beyond Meat的銷售數字卻每下愈況,股價和2019年最高時相比,也大跌將近96%,也讓投資人好奇植物肉的未來發展。
國際研究趨勢中,不同淨零排放情境的版本都越來越少依賴碳捕捉。碳捕捉技術已經被許多團體、學者稱為氣候危機的「虛假解方」,但多數油氣公司仍用力遊說、大力投資,認為碳捕捉技術可以幫助達成淨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