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加州頻繁出現野火,反映全球氣候暖化導致野火成為常態。週三(23日),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簽署一項命令,預計在2035年禁止該州銷售汽油和柴油動力的新車,盼能大幅降低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物排放。
股票分割後,美國特斯拉的股價一度下跌30%,近期已逐漸走穩,全球天災頻傳,因應氣候變遷,今年美國加州和歐洲國家陸續宣布禁賣汽柴油車計畫。
丹麥近期正在進行一個全新的計畫,主要針對現有船隻進行改造,使其使用替代燃料—甲醇,讓航運業也能逐步邁向無化石燃料的目標。
為緩解氣候危機,許多新的綠色技術陸續被開發出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將取代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電動汽車將取代汽油和柴油車輛。隨著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逐漸降低,全球暖化的壓力可望減輕。
為了減低碳排,各國紛紛開始推廣電動車。而近期,美國大型鐵路公司表示將購買電池驅動的火車頭和充電系統,以此控制碳、柴油排放,同時保持燃油效率。但要讓火車電動化也並非這麼容易,仍有不少難題和挑戰需要解決。一般電動車的續航力一直都是大家討論的重點之一,面對又大又笨重的火車,鋰電池真的能夠撐得住嗎?
全球先進國家大力發展電動車,紛紛設下全面淘汰燃油汽車的目標。據外媒報導,眼看進度就要落後,澳洲金融機構Bank Australia近日宣佈,自2025年起,不再受理民眾購買燃油車時申辦車貸,以鼓勵更多人改買電動車、擴大該國電動車普及率。
ESG議題的關注度快速上升,已經從企業經營層面廷燒至消費端,如今ESG儼然成為企業形象與品牌升級的重要配備,行銷人員在執行ESG的溝通時,該如何避免陷入誤解、跟風、漂綠的迷思,本文就筆者觀察國內外案例,與各位關注ESG發展的同好們共同探討。
台泥所屬台灣通運今日攜手 Scania Taiwan 共同舉辦「電動大貨卡新車發布會」,為亞太第一輛電動大貨車,正式在台灣掛牌上路,採用 Scania 26 噸純電動大貨車,相較一般柴油大貨車,一年減碳量達 52 噸,預計 2023 年將正式上路,協助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
因應國發會2050淨零碳排目標,交通部推出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且2025年35%市區公車將力拚電動化的目標,因此交通部決停止補助柴油車,僅補助電動車,每輛補助金額上看720萬元,以補助經濟誘因,鼓勵業加速汰換柴油車,改用電動車,力拚淨零目標達陣,十年預計創造1,700億產值。
歐洲議會2月14日投票通過2035年禁售新汽車和新柴油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氣候中和的目標。法案原定今(7)日會員國投票後就可以正式通過,但隨著德國、義大利立場轉變,加上波蘭、保加利亞未表態支持,法案無法通過的可能性大增。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上週五宣布延後表決,新的時程還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