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森林及自然保育重責的中央主管機關、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8/14正式揭牌,署長林華慶宣布今年將提出「森林碳匯方法學」,採維持及增進森林碳匯的方式來申請碳權,同時也會向環境部申請成為合格的碳權計算模式,9月將與企業進行第四次座談,將推出「企業參與森林及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臺」,創造企業、林農與減碳三贏。
促進「大自然正成長」已經和淨零排放同等重要,企業如何發展以自然為基礎的新解方,達成減碳及保護生態的目標?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於11/15於第六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GCSF)舉辦資誠專場,以「共譜永續交響曲:碳與大自然的新樂章」為論壇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生物多樣性、自然解方及供應鏈管理提供精闢解析,帶領企業重塑綠色供應鏈,發展以自然為基礎的新解方,達成減碳及保護生態的目標。
農業部升格後,林務局成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當時表示,會向環境部申請新的森林碳匯計算模式,為增加台灣本土自然碳匯計算基準,農業部設計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並送環境部審查。 為了讓讀者深入了解並具有更深刻的洞察力,今周刊ESG永續台灣與致力於深化環境教育的「斯創教育工作群」攜手合作,聚焦全球「氣候」與「森林」議題,深入探討林業生產循環等相關主題,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森林碳匯相關議題。
我們手上的木竹製品,只要是使用國產材,就證明是產自生生不息的森林。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昨(11)日正式宣告,台灣國有林156萬公頃全區取得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下稱FSC)驗證,從今而後,採購國產材,代表兼顧森林永續的負責任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