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dream about it.」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大膽描述,二奈米製程市況強勁到做夢也想不到。 下半年即將在新竹與高雄量產的二奈米,預計在五年內將驅動全球約73兆元的終端產品價值,不僅揭開台積電年營收上看三兆元的序曲,這波升級,更是讓台廠供應鏈加上飛升馬力,材料、設備、廠務/工程、檢測、先進封裝五大家族再升級。
(今周刊1491) 在高壓與高標準並存的半導體設備戰場中,辛耘憑藉使命必達的「設備魂」,從代理走向自製,站穩再生晶圓與先進封裝設備市場,全年營收直逼百億元。
「不是只有晶圓製造需要研發,蓋廠房的技術,也需要研發。」高科技廠房設施協會創辦人之一、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張陸滿說的,是讓晶圓廠能持續運作的廠務系統,近年來隨著高科技廠的技術同步推進,「像是進入7、5奈米先進製程,水要多乾淨、廠區內震動要怎麼處理,這些都要研究。」
「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已經展開(與聯電合併的)討論,這是由背後的大股東穆巴達拉(Mubadala)驅動的。」針對3月31日市場傳出聯電與格羅方德展開合併評估的傳聞,以賽亞調研最新出具的報告指出,擁有超過3000億美元資產、位於阿布達比的主權基金穆巴達拉,正為了解決格羅方德虧損擴大的困境,找上聯電討論兩家公司合併的可能。
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繼先前承諾的三座晶圓廠,以及650億美元的投資之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會面,宣布再加碼10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蓋三座新的晶圓廠及兩座先進封裝廠,另外研發中心也會落腳在亞利桑那州。
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21)日通過六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總金額逾151億元。其中瑞儀光電斥資逾133億元,導入AI智慧製造技術,發展晶圓級光學元件。 經濟部表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迄今已吸引1,664家企業投資,總金額突破2.5兆元,預計創造超過16萬個本國就業機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投資案全數導入綠建築與節能減碳方案,包括太陽能發電、能源回收、低碳設備等措施,積極響應我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但半導體業屬於高用電、用水產業,並深受氣候風險的影響,2021年曾遇「百年大旱」,缺水問題一度威脅竹科的晶圓生產。 由國科會旗下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 與環境權利保障基金會(ERF)於20日發布「氣候變遷與基礎設施韌性:台灣半導體產業水資源與電力使用分析報告」,點出半導體廠務用電遭到低估,及科技造水限制2風險,並提出4個政策建議。
過去被應用在茶具、碗盤原料的陶瓷,其實也因其耐高溫、抗腐蝕特性,成為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耗材。專長在陶瓷耗材的台灣精材,挺過財務危機並練出技術,打入全球半導體設備與晶圓代工大廠。
台灣降雨量豐沛,但地形狹長且河流短促,雨水滯留時間短,再加上用水需求日益增加,導致水資源供需失衡,因此水資源再利用迫在眉睫。而水資源對科技業、鋼鐵業極為重要,因晶圓、鋼鐵生產過程中需大量用水,用於清洗與製程等環節,若水資源浪費,不僅提高成本,還會加劇水資源匱乏問題。 再利用水資源能降低新水使用量,減少廢水排放對環境的衝擊,同時符合環保法規與永續發展目標,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與市場競爭力,並實現成本效益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洛杉磯野火肆虐,災難蔓延至好萊塢明星住宅與知名地標,迄今已造成7人死亡,20萬人被迫撤離。不少股民擔憂,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台積電美國首座晶圓廠所在地,是否也會步入野火威脅的風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