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排放會計新倡議「Carbon Measures」近日宣布將成立獨立專家小組,以協助設計並指導其碳會計制度的發展。該組織由多家大型能源與跨國企業共同支持,目標是在未來兩年內建立一套可供各國採用的碳排放帳冊系統,促進減碳行動的透明與一致性。
《今周刊》獲日本最權威的財經雜誌《東洋經濟週刊》授權,摘譯每期重要內容,提供更多全面的國際議題、更前瞻的財經趨勢、更多元的產業動態。
宏佳騰宣布品牌整併、瞄準國際,從油電分家的失誤中反省重整。 鍾家二代主導突圍戰,盼以新識別,以及微電車等新產品搶市,重返市場高峰。
甫通過的《大而美法案》延續川普過去的減稅改革,更加大企業優惠措施。 但台灣企業赴美是否能真正受惠?而法案終止綠能補貼的措施,可能撼動全球的綠能布局嗎?
在氣候變遷壓力與能源轉型的雙重推動下,「淨零碳排」已從國際倡議走向政策具體行動,交通部門作為碳排放大戶,正被各國視為優先改革對象,其中市區公車的電動化,則是公共運輸低碳轉型的起點。台灣在電動公車的發展上,政府已明確設定目標:2030年前全面汰換市區柴油公車。目前全台約還有9,400輛傳統公車待更換,未來五年平均每年就得汰換超過1,300輛。
全球生物燃料市場預計在預測期內將穩定增長。技術進步和政府改革已幫助生物燃料獲得推動力,並作為替代燃料達到主流使用,以解決全球日益增長的能源不安全問題。波動的油價已在幾個擁有低油儲量並依賴石油進口來滿足不斷增長需求的發展中和發達國家引起擔憂。這導致政府專注於開發替代燃料。用於生物燃料生產的原料可以由國家自己生產,使其高度可靠,並改善國家的能源安全。
在全球投資環境快速變遷的2024年,企業治理與永續發展成為資本市場的核心議題。安聯環球投資透過參與近 9,000 場股東大會,積極行使股東投票權,推動負責任的投資與公司治理改革。隨著 2025 年的到來,安聯環球投資將進一步加強少數股東權益的保護,並將永續發展納入投資決策核心,從歐美市場的 ESG KPI 監督到亞洲企業董事會的多元化,這場全球資本市場的變革已然展開。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近日宣布,將逐步將取消針對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產業的獎勵補助措施。該政策調整也顯示中國的綠能發展正邁入新階段,從依賴政府補貼逐步轉向「市場化」機制。
為協助上櫃公司順利迎接2025年永續挑戰,櫃買中心推出「櫃買小叮嚀」簡報,提醒今年度應注意的各項重要制度,涵蓋提升永續資訊揭露、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加強資訊透明度與員工薪酬、強化董事會職能,以利提早蒐集相關資料妥善因應。
川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計畫上任當天起迅速簽發超過一百道行政命令,包括限制移民、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美國之音說,這將對美中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川普競選期間說,第二任期頭一天將當「獨裁者」。川普團隊的目標是立即重設美國政策,兌現向美國選民做出的重大改革承諾,特別是誓言推翻拜登多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