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ESG已成為企業經營的顯學,更在全球掀起革命性趨勢浪潮,不僅考驗企業是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與建立永續供應鏈的治理能力,顯見永續將是未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新課題。 長榮海運(2603)副總經理唐嘉生26日在《今周刊》第一屆ESG永續台灣國際高峰會上,以公司曾被大股東挪威主權基金列入投資黑名單一事為例說明,長榮海運如何在ESG領域,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年興以違反人權為由,被列入投資觀察名單,這項「制裁」實則是雙方長達5年的互動結果。 在台灣許多企業發展ESG仍不得其門而入之際,年興案例可做為一重要參考。
車子緩緩駛進台南科學園區,相較於其他廠辦大樓,全訊科技總部低調安靜,走進建物內,展示間、產線完全禁止攝影;此外,「只要你的背景與中資有一絲絲關係,連公司大門都不能踏進來。」全訊的員工提醒。
長榮集團「海空分治」確定落空,集團老三張國政並未採納大哥張國華意見,即「從市場上買到足夠的長榮航股票,屆時會支持他經營長榮航」,根據最新資料顯示,統計至3月31日,張國政不但未加碼反而大舉出清,已不在長榮航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內,由挪威主權基金接收籌碼、首次入榜居第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