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房價所得比在2020年已飆升至全球第九位! 政府為抑制高房價,2016年出重手推動「房地合一稅」,對持有時限過短的房屋交易,資本利得即課徵35-40%重稅,希望讓飆漲的房市降溫,但政策上路四年多來,全國住宅價格指數仍節節攀升。 2020年底,政府再度高調宣示「打炒房」,財政部宣告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房地合一課稅將自然人與法人稅率拉齊、並延長「炒房」的認定期程為五年,甚至將預售屋納入房地合一稅規範對象。 至於囤房稅則憂房東將稅轉嫁給房客,先暫緩實施。 將健全房市的關鍵雙法脫鉤處理,是否真能有效抑制房價?或只是讓投機客另闢蹊徑,炒作房價? 本文剖析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投機客炒房避稅風潮、手段,試圖為讀者提供解答。
「這幾年,大家承辦的態度都很消極,包括主管機關、我們銀行受託人員都一樣,還有會計師甚至勸原本有意捐錢做『公益信託』的客人,走別的管道,因為媒體不斷地負面報導,甚至,我們手上有客戶已經捐出財產成立公益信託,看到媒體不斷說『假公益、真避稅』,氣憤地說,『算一下我這幾年所得稅少繳多少,我全繳回去,但我捐出去的錢全部撤回來,還我,我不做了!』」
2023 年元旦起又有許多新制上路,行政院整理16大項目,包含與民眾荷包息息相關的基本工資調漲、家電補助、電動車汰舊換新節能補助,綜合所得稅免稅額也將調高。
即將送走4月,迎來嶄新的5月,其中有多項攸關荷包的新制準備上路,加上報稅季的到來,像是綜合所得稅就有10項的減稅紅包。《今周刊》整理完整的5月新制懶人包,讓讀者可以一次參考。
為適度反映物價變動情形,財政部近期修正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88條,將伙食費免列入員工薪資所得額度,由每人每月2,400元調增為3,000元,並追溯自112年1月1日適用,以減輕員工負擔。企業如何溯及既往生效?有哪些因應作法?
總統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IRA)加速清潔能源投資,使許多不需繳納聯邦所得稅的高等教育機構有資格獲得再生能源稅收抵免,推動大學採用清潔能源。 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90個太陽能裝置,總發電量為24.2MW、賓州州立大學與開發商合作建造的太陽能發電廠等,這些項目不僅有助於降低能源成本,還實現了碳中和。 IRA及其選擇性支付規定,為提高大學校園的永續性提供有益的激勵措施,除了氣候效益外,還將有助於大學節省清潔能源項目的成本,使整個美國受益於更清潔的氣候環境。
今晨7:58花蓮地區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公里處,地震深度15.5公里、規模7.2,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6強>隨後08:11再次發生餘震,地震深度5.5公里,規模6.5。 中央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是25年前921大地震以來(規模7.3)最大地震,未來3天仍可能發生6.5以上地震,因為能量不會一次就釋放完。
違規最高罰全球營收6%!重拳監管網路巨頭,歐盟《數位服務法》上路
技術領先日韓!環境部首創「AI淨灘」!7天變 1天,徹底改寫淨灘效率
大阪世博2025:高齡社會的照護 未來科技一窺究竟
春季出遊好時光 永續活動、登山、賞花、露營......十大人氣活動超夯推薦
海景第一排!氣候變遷衝擊國土環境,國環院與國土署簽MOU共享數據科研,緩解氣候變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