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全球綠能嚴重供給不足,一個全球搶綠能的戰爭,已經上膛。拿不到穩定的綠電,在未來供應鏈上就可能被除名,但只要台灣電力結構轉骨成功,不僅可以搶得競爭力的聖杯,台灣更可在半導體之外,用綠能建立一個護國新屏障。這是一場不能輸的競賽!
正當全台面臨嚴峻的缺水問題,部分縣市已採取「供5停2」限水措施,但有中部網友認為,為何北部地區卻遲遲沒有限水「共體時艱」,而且所謂的「北水南調」卻只到新竹,讓該名網友不滿怒轟「那台中呢?中部地區不需要在支援的名單裡嗎」? 不料此番言論卻引起北部網友不滿,反嗆「當我們下雨下到發霉的時候、冬天曬不到太陽的時候,怎麼沒聽你喊要共體時艱?」
7月23日,東京奧運開幕會上,一張2名選手相擁的照片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瘋傳。 原來這2名選手是一對來自敘利亞的親兄弟,因戰爭緣故被迫離開家人,數年過後參與奧運,分別代表「敘利亞隊、難民隊」,倆兄弟一見彼此便激動相擁,這畫面也被攝影師捕捉下來,曝光後感動全球無數網友;只是在這背後,其實有段美麗的誤會。
通常提及大自然的碳捕捉、儲碳、固碳生態系,大多會想到森林或是凍土,因此現在也比較多森林砍伐相關限制,各國都希望能藉此緩和全球暖化,而現在也有科學家將目光轉移至另一個潛力碳封存幫手,開始研究海洋的固碳能力,想深入研究「藍碳」的潛力,對抗氣候變遷戰爭中,海洋能否幫得上忙。
投資總是按照反方向行駛。 這兩天,烏克蘭危機升高,戰爭看起來一觸即發,全球紛紛撤僑,油價也一直往上漲,如今市場看100美元的油價幾乎形成共識。我不是軍事專家,無法預斷烏克蘭局勢,但從貨幣戰或是經濟戰的角度來思考,誰是油價和天然氣大漲的贏家?誰會是輸家?這才是重點!
俄國總統普丁為何不惜觸怒西方,也要揮軍烏克蘭?部分人士推測,全球去碳化威脅俄國的經濟根基,俄國必須現在出兵、捍衛該國勢力。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首次將「逐步減少化石燃料」寫入官方文本,各國政府與企業也紛紛宣告將積極朝向「淨零碳排」、發展「零碳經濟」為目標。國際大企業包括蘋果、微軟、亞馬遜、Meta、谷歌、沃爾瑪等近年也陸續宣布減碳計劃,並且要求供應鏈加入採用綠電、減少碳排放。 在碳中和趨勢下,各產業都將衍生出新商機,但這也引起了供應鏈的零碳戰爭。
美聯社週一(2月28日)報導,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行動部長Robert Habeck將進行為期兩天的訪美行程,會談重點擺在能源安全以及在俄羅斯襲擊烏克蘭後提升可再生能源供應的必要性。
「只要管線安全,能源供給就沒有大問題」
大多數美國民眾仰賴汽車為交通工具,但自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油價大幅飆漲,美國汽油價格漲勢也直衝天際。近日,知名大賣場好市多(Costco)加油站出現長長車龍,不少人甚至特地花錢加入好市多會員,只為了能加到便宜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