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台北市推行「垃圾費隨袋徵收」,民眾抱怨連連,但今天,台灣之所以有「資源回收王國」美名,其實都來自當時這項「不順從民意」的政策。
北投⼠林科技園區以串聯內湖科技園區及南港軟體⼯業園區等產業軸帶,打造本市⾼科技產業創新⾛廊為願景。為了發展本園區成為⽣物技術、媒體、資訊、通訊等相關產業⻑期發展中⼼,需先取得相關產業⽤地,依本地區都市計畫規定採「區段徵收」⽅式辦理整體開發,採先建後遷⽅式分2期進⾏地上物拆遷及⼯程施作,如今第1期已開發完竣,改善原先文林及洲美地區⼟地閒置及低度利⽤的現況,展現全新的風貌。
歐盟宣布將徵收碳關稅,中國大陸也表態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全球電子、傳產製造業均嚴陣以待,為此,石化業龍頭台塑集團的新階段轉型計畫,確定要求各子公司總動員,加速調整產品,朝向低碳、資源循環及綠能等方向發展。其中台塑與經濟部合作的「煙道氣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計畫,下半年將在仁武廠完成建置運轉,台塑並宣示自2025年起,停止供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
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許多貿易體不僅早已在轄內向高碳排產業徵收碳費或碳稅許久,更將開始執行「碳邊境稅」政策,以管制進口商品的碳排放量。綠色和平與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合作,於 2021 年 8 月發布研究報告,揭露國際碳邊境稅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更驗證臺灣實施有效碳定價制度的 3 大好處。
為達我國能源政策淨零碳排目標,環保署長張子敬今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表示,研擬針對每年排碳2.5萬公噸以上「排碳大戶」徵收碳費,可望於2023年實施,排碳大戶又以鋼鐵、水泥、電力為主要大宗。
推動2050淨零轉型,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環保署展開一系列的修正草案研商會議,其中「徵收碳費」條款引起最多討論。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認為,政府若想讓碳定價有效促進企業減碳,就應修訂「(碳費)起始費率每噸300元並逐年提高」;另一方面,產業代表則認為,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消耗,徵收碳費也不能只針對製造業,而是應隨油、隨電徵收,讓全民共同減碳。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世界各國多開始管制溫室氣體排放,透過建立有償碳排放的觀念,激發企業主動減少碳排的意識,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已經有 40 個國家、20 多個城市建立或即將著手徵收碳費或實施碳交易機制。
台灣剛走出「百年大旱」陰影,為因應氣候變遷下逐漸升高的水資源風險,節水政策成為關注焦點。經濟部上月30日預告「耗水費徵收辦法」草案,要向枯水期(每年11月至隔年4月)單月用水超過9000度(立方公尺)的用水大戶,每度徵收3元的耗水費,預計今年7月起實施。
台灣最快明(二○二三)年向「排碳大戶」徵收碳費,但仍未公布碳費費率,也未規畫分階段徵收對象、費率調升措施及管考機制。綠色和平組織批評,應盡快提出完整的長期徵收規畫,收了碳費也不該「變相補助」業者,否則「左手進、右手出」,難以挹注氣候變遷調適工作及公正轉型等缺口。
因應歐盟碳關稅衝擊,環保署將收取碳費,第一階段徵收對象原本瞄準年排碳量2.5萬公噸以上的「排碳大戶」,但業界不斷喊話應「符合公平原則」,據了解環保署可能進一步擴大徵收對象,超過先前估算的287家,但原則仍是「由大到小」分階段實施,預計年底提出子法,徵收對象及費率可望明朗化。
綠色鋼鐵需求爆發!不只氫能,揭密鋼鐵行業未來8大商機...這國已提前搶佔商機
消費者洞察》過半台灣人重視品牌環境友善!想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搞懂「永續、健康」
父親曾靠花季每天賺10萬、變每月賺10萬... 她返鄉推永續小旅行,帶遊客重新認識陽明山
上市櫃永續聲量》台積電、統一超、中華電、全家憑什麼上榜?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 南山人壽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3.其他條件:晨星永續投資評等(Morningstar Sustainability Rating),是針對該基金過去12個月以來的表現決定。
4.50強排名每周會以周績效高低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