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我們愛吃的洋芋片的塑膠包裝袋,為了要避光和防潮,都會跟一層鋁箔貼合在一起,造成無法純化製成再生塑膠,也不能回收......
一顆綠豆,讓一家公司起死回生!位於屏東內埔,資本額僅一.三億元的京冠生技開發台灣第一支機能性飼料添加劑,成功進駐全台前十大飼料廠,更打進總部位在泰國的世界前三大飼料廠,靠的就是貌不起眼的廢棄綠豆殼。
東南亞的椰子樹怎麼矮了一截?這些與椰子樹相仿,有著寬大葉形的植物,可是生產全世界植物油約三分之一的油棕樹。棕櫚油是由油棕果實榨取而成,然而榨完油的果實殘渣處理不易,所幸有工研院研發的「木質纖維素解聚產醣技術」,不僅解決廢棄物可能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也為台商開拓了循環經濟新藍海商機。
營建業是產業火車頭,但也同時擷取地球四成原物料,並產製四成廢棄物。 讓營建材料「延壽」,是世界公民需要共同面對的嚴肅議題, 也是花博荷蘭館傳授給台灣的功課。
二○○五年八月五日,肯亞女孩丘琦成立社會企業,號召當地居民、藝術家將廢棄塑料改頭換面, 用創意改變困境,就是不想讓家鄉的蔚藍海岸,成了人字拖墳場,企圖喚起大眾對海洋生態的重視。
「遙望海面,鮮艷橘色浮力袋由海底直衝上來,浮力袋吊著撿拾到的整網廢棄物……」藍鯨國際創辦人兼總經理賴建元、董事長賴金良夫妻倆是潛水好手,常扮演起「海底清潔員」,為守護海洋盡心力。
當世足參賽者穿著台灣業者用俗稱「垃圾」的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環保機能紗球衣時,社會給予業者掌聲。但是,當業者進口回收「垃圾」,他們卻得到噓聲!或許我們該重新認清「廢棄物=資源」的事實。
打造零廢棄、零排放的台灣,要從徹底改變我們如何看待「廢棄物」開始! 觀念改變、知識累積和社會共識,才是推動循環經濟的「基礎建設」。
嘻哈歌手菲瑞威廉斯(Pharrell Williams)長期以來致力於環保議題,近幾年更與愛迪達合作,代言世界第一雙要價新台幣6千塊的海洋廢棄塑料鞋。大眾對於這雙 2017年上市就成功銷售100萬雙的環保素材鞋或許並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創造海洋塑料收絲、紡紗、再織成布的背後功臣,其實在台灣嗎?
這一兩年綠學院有許多文章帶起了國內的循環經濟風潮,這裡面主要討論塑膠回收及電子廢棄物的循環經濟。不只綠學院,許多單位舉辦研討會、國際論壇、參訪、工作坊,共同把循環經濟捧上天,一時間循環經濟成為熱搜關鍵字,什麼產業只要加上循環經濟,就彷彿成了產業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