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辛勤工作數十年的退休規劃,可能因氣候變遷而泡湯嗎? 「如果將氣候風險納入考量,一個人原本高達75%成功率的退休財務目標,可能會驟降至45%。」這是氣候金融新創Optivide創辦人陳建至運用數據得出的警示。
長榮航空一名34歲空服員9月底執勤米蘭返台航班後,因工作期間身體不適,返台後於10月10日不幸離世。這起事件引發社會對航空業工時、健康與勞動保障的關注,也讓長榮航空的永續治理再度被放大檢視。
媒體報導指審計部報告揭露漁電共生近7成未養魚,淪為「有電無魚」,且案場多在中南部沿海,地方喊人力不足,查核標準不一,導致業者傾向種電而非養殖。 農業部周一(9/8)強調「養殖為本、綠能加值」,並說明原因有二,第一、計算方式不同。審計部指393個案場為併聯試運轉,具發電能力但未取綠能容許與電業執照,非地方政府認定營運案場。 第二,統計資料時間有落差。審計部報告統計數據是到今年1月底止,後因地方政府持續執行查核工作,漁業署提供的是最新資料。
2025年6月,西歐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這使勞工面臨嚴峻挑戰。國際勞工組織警告,全球約24億勞工暴露於極端高溫下,對身心造成巨大影響。面對頻繁的熱浪,歐洲各國如何保障勞工安全?
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高溫,正威脅著那些需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的勞動者,其中又以農漁畜業受到的影響尤劇,而在此之中,還進一步隱藏著讓女性受到更嚴重影響的「非性別中立氣候危機」。
台積電美國建廠計畫面臨許多變數,其中最大的阻礙是工作文化及價值觀,目前正透過導入導師學徒制度,希望能大幅改善缺工,及實踐長期助力培植美國半導體製造人才的承諾。 但其實不是只有大企業才可以推動導師制與學徒培訓計劃,小企業也可以執行!
參先生工作室以「鹿港循環設計創生計畫」即將通過「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 49次工作會議,正式納入114年度「推動資源循環地方創生計畫」。本計畫以彰化鹿港為主要場域,透過布料再生設計為核心,串連地方觀光、產業、節慶與青年資源,嘗試打造一座兼具文化底蘊與永續精神的循環示範地。
「有意義的工作」已成為越來越多工作者關注的核心,Z世代更期望工作不只是完成任務,更是實現自我價值、創造影響力的平台。若企業能真誠落實所宣示的使命,不僅能贏得員工的認同與投入,更能提升留任率與整體營運效能,為實現長遠的永續獲利奠定穩固基礎。
根據交通與環境(Transport & Environment,T&E)組織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若歐盟持續推動2035年禁售碳排車輛的目標,並配合產業轉型支持政策,歐洲汽車年產量有望回升至1,680萬輛,重返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高峰。 然而若歐盟選擇放棄此目標,且未制定具體的產業戰略,則可能導致汽車產業流失多達100萬個工作機會,同時削減三分之二原規劃中的電池投資。
ESG成為企業必修課,「綠領人才」炙手可熱,他們的「薪情」是否也跟著水漲船高?環境部 4 日公布 2025 上半年《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綠領工作月薪中位數是新台幣4萬元,比整體職缺3.8萬元高出5.3%;此外,59%綠領工作不限科系,有文科生轉型綠電專員,平均月薪逾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