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綠能當道,吸引企業競相加碼投入廢棄物處理、綠色工程、新能源及循環經濟領域,鋼聯廢棄物處理業務營收占比已達4成,預期今年營收有雙位數增加;崑鼎循環經濟營收占比今年將達5成以上,獲利可望創歷史新高;台泥持續提升新能源及循環經濟的投資,新能源重點事業及綠能去年已轉虧為盈。
ESG受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環保業者前景看俏,且不少廠商在營運站穩台灣後也放眼國際,尋找並開發更多成長動能來源。特別是中美兩國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台廠往東南亞遷徙成為趨勢,對於台灣環保工程、尤其為企業處理廢水的業者而言,客戶的廠在哪、商機就在哪。
你知道一年全球花在環保設施的金額多少嗎?根據研調機構預估,一年接近3兆美元,相當於快要100兆台幣。其中,用來處理廢棄物(垃圾)的產值約佔14%,一年約4,265億美元(約新台幣13.6兆),根據預估,從2023年到2028年,全球廢棄物管理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為 8.8%。未來幾年,每年新增的金額高達448億美元,這就是廢棄物處理廠每年可取得的潛在增長空間,如果有本事的話!
隨著全球環保標準日益嚴格,台灣的環保節能、環工及水資源回收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契機。面對企業對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及政府對環保政策的推動,業者紛紛強化綠色技術與循環經濟布局,包括崑鼎、可寧衛、日友、山林水、中鼎、國統等企業皆看好今年業績表現將迎來新一波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