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聯的實驗室裡,一種被人們忽略的垃圾,蝦殼廢料,正在悄悄改寫環境科技的未來。研究團隊不只是想要減少海鮮市場堆積如山的殼體,他們更試圖把這些副產物轉化為有價值的碳捕捉材料。這是典型的「從廢到寶」的故事。
川普關稅策略看似反覆,實則依循交易經濟學:施壓、讓步、互利。 他先以高關稅迫使談判,後以「實驗室洩漏」企圖阻斷對話,推動其「B計畫」,將關稅收入用於削減赤字、吸引外資。相較胡錦濤時期中國的靈活應對,習近平貿易戰「以牙還牙」失策,致中國陷困境。川普談判旨在迫對方在其他領域讓步,非單純關稅戰。
為鼓勵與肯定校內師生與行政團隊在永續實踐上的創意與努力,清華大學今年首度舉辦「清華永續獎」,吸引超過250人、共55組團隊參賽。從回收戰略金屬的材料實驗室,到深入溪流流域的跨領域守護行動,9組金、銀、銅獎方案脫穎而出,展現出清華對永續發展的深耕與擴散能量。
韓國延世大學研究團隊近日開發出一款創新「牛肉飯」,這種牛肉飯不是牛肉加飯,而是直接培養牛肉細胞於米粒內。研究人員指出,這種在實驗室中培養的混合糧食,米粒內含有牛肉肌肉與脂肪細胞,不僅能提供更低廉、更環保的蛋白質來源,碳足跡遠低於傳統牛肉,但你願意嘗試嗎?
今周刊編按: 一份刊登於《Cell》期刊的研究指出,中國研究人員武漢實驗室在最近發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HKU5-CoV-2,可透過與COVID-19相同的途徑侵入人體細胞,引發傳播疑慮。不過,研究團隊強調,雖然該病毒感染力強、宿主範圍廣,但毒性低於COVID-19,無須過度擔憂。究竟情況如何?專家為你解析。
太陽能電池市場起家的量測設備廠光焱,成功轉型,打進全球影像感測晶片大廠,以及光達、航太供應鏈,去年上半年毛利率逾6成,成為光電量測上的要角。
鈴~~鈴~,台北車站月台傳出火車即將發車的聲音,一輛色彩繽紛的彩繪列車正緩緩駛離月台,伴隨火車前行而規律發出的哐當哐當聲響中,時不時傳出孩童的笑聲與驚喜聲,其實這不只是一輛普通的火車,而是承載著孩童科學夢想的國科會「台灣科普環島列車」,列車上滿滿的科學實驗器材、遊戲教具和擔任講師的高中生志工,讓這輛列車就像一座移動式科學實驗室,將科學知識由西部一路帶到教育資源較缺乏的花東地區,為全台國小學童帶來一場充滿歡樂的科學新體驗。
2025年,台灣將邁入「非核家園」全面淘汰核能發電,不過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期接受外媒訪問時首度明確表示,為滿足AI熱潮中對電力龐大需求,台灣對使用新的核能技術抱持「非常開放」的態度。許多專家認為,核能技術中的「核融合」可能是解決困局的關鍵,甚至為「非核家園」帶來新的轉機。
收藏在舊手機的回收流程中,存在真正的「淘金潮」:100支iPhone約可提煉出0.97克的金、7.5克的銀、710克的銅。 不過,淘金的過程並不環保。傳統做法是將電子零件變成低濃度的「含金溶液」,並透過樹脂化合物進行吸附處理,吸附完後再焚燒得出金屬。然而這個過程中,樹脂化合物只能做一次性的使用。 台灣新創碳梭科技提出了一種新興材料,取代一次性使用的樹脂化合物,讓金屬回收的過程更永續,已有蘋果供應鏈正在洽談中。
澳洲政府去年砸下約3億新台幣用以測試200款不同型號的車輛,檢視實際上路的油耗。今年2月調查出爐,BMW X3、奧迪Q5等受澳洲消費者歡迎的休旅車款實際油耗皆大幅高出實驗室測試,在台灣車市熱銷的Toyota RAV4、MG HS也在測試名單上。澳洲汽車協會已經在網站公開實測數字,要幫助消費者選擇更環保、更省錢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