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直擊》近期的強颱鳳凰、颶風梅莉莎與巴西龍捲風,再次凸顯極端天氣災害日益加劇。正在巴西貝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上,各國代表正積極尋求資金與解方,協助弱勢社群應對惡化中的氣候衝擊,並強化氣候調適行動。 多邊開發銀行(MDB)近日也宣布加強承諾,並發布新報告,提出針對自然與生物多樣性資源配置的新指標與方法學,期望以共同標準提升透明度與行動成效。
全球暖化加劇,高溫與極端天氣事件愈發頻繁,民眾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漸提升,但多半忽略了它對「健康」帶來的直接衝擊。 保誠人壽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14日共同發布全台首份由民間主導的《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從科學數據揭示氣候變遷與心血管疾病、空氣污染之間的密切關聯。
近幾年台灣的音樂活動蓬勃發展,戶外音樂祭遍地開花,吸引許多樂迷一同參與。與此同時,極端天氣事件也來參一腳,2024年原訂在台南舉行的浪人祭因颱風侵襲而部分取消;前年在紅髮艾德(Ed Sheeran)匹茲堡的戶外演唱會上,更有17人因熱傷害送醫,顯示氣候危機已成為主辦方、樂團和觀眾不可迴避的挑戰。
颱風前腳剛走,大雨接連來襲。7月5日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逾三萬戶住宅受損尚未完全復原;不料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28日起西南氣流引發連日豪雨,中南部地區多處淹水。面對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台灣該如何提升防災能力、強化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
「山屋」是登山者在高山惡劣天候下的重要安全庇護所,但多位處偏遠,長年仰賴太陽能供應照明與通訊,設備維護經費相當可觀。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大東電業公司23日簽署「玉山國家公園山屋既有微電網升級合作備忘錄」(MOU),首波行動將針對瓦拉米山屋進行太陽能光電設備更新,讓山屋即使在極端惡劣天氣也能供電10天。
極端天氣讓夏季愈加酷熱,然而若持續使用老舊空調與冷媒,反會加劇暖化與都市熱島效應。環境部響應COP28「全球冷卻行動承諾」,宣布推出5千萬元「冷卻行動示範運行補助計畫」,鼓勵醫院、學校、旅館與工廠等汰換空調設備、導入節能創新技術。計畫採競爭審查制,每案最高補助500萬元,本文帶您快速掌握補助重點與申請條件。
暖化不只讓大氣變得更潮濕,還讓土壤更乾旱。最近在《自然》期刊新研究發現,氣溫愈來愈高,大氣對水的渴望日益加劇,導致土地乾旱更嚴重,這種大氣對水的渴求,使過去 40 年全球乾旱嚴重程度增加 40%。
當颶風、野火、極端高溫愈來愈頻繁,氣候風險分析機構估計,到2100年全球每12家醫院中就有一家因極端天氣面臨關閉的風險。為了避免營運中斷,醫院紛紛尋求因應對策。
今周刊編按:天氣熱許多人會感到口乾舌燥、體內燥熱。大家普遍認為這是因為「水喝太少」,但其實這只是表面的結果,真正的原因往往是生活習慣失調,導致脾胃功能下降。調整作息、改善飲食,才是從根本解決問題的關鍵。別等到身體出現更嚴重的警訊,才後悔莫及!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加劇!台灣一年比一年還要熱,冬天還要被熱醒?往年夏天,因為「熱傷害」送醫的案例不計其數。「高溫假」議題討論多年,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長呂國臣表示,已經在研擬修《氣象法》,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的範圍。炎熱的夏天,除了高溫假,勞工更在意什麼?已成全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