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部分投資人認為,ESG投資就是意味著較低的報酬率。然而Covid-19疫情爆發,卻顛覆了這種看法。近日各國投資機構相繼證實,永續指數於疫情期間相較於一般指數,表現得更為出色,而其中最大的關鍵就在於企業展現出韌性(Resilience),讓投資人相信企業更具能耐可度過ESG危機。
「不要吵,我要搶一塊板子。」四十二歲、從事服務業的顏如成,口述自己上網搶購全民電廠太陽能板的「秒殺」程度,有如熱門演唱會的搶票,「五分鐘完售,需求量很大,一個案場只有四、五百片,我也曾經沒搶到過,還遇過線上平台的server(伺服器)掛掉。」
投報率是投資人關注及投入相關市場的一大理由,而衝擊投資所帶來的外部利他效益,更應納入投資績效衡量。
今年以來最夯的投資商品之一,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ETF,在短短時間內,人氣直逼業界長青樹元大台灣50(0050);而令投資人好奇的是,將「永續」(ESG)概念納入投資決策中,對報酬率確實有幫助嗎?
根據2020年施羅德投資集團進行的法人大調查,發現僅有12%的法人表示沒有做永續投資,比去年的19%降了7%;此外,有超過5成的受訪者表示,有數據或證據顯示,永續投資能帶來較佳報酬。
2020年1月全球陸續爆發Covid-19 疫情,在城市的人們開始減少外出、採行居家辦公、停止跨國飛行…等等,人類生活型態徹底改變、大城市空氣污染指數瞬間降低,各國政府無不倡導綠能、環保,地球環境在很多地方似乎恢復生機。
近年來,ESG已成投資顯學,在許多產業領域,ESG的重要性都在持續上升,尤其在新冠肺炎期間,更讓多數企業格外重視,但,許多投資人對於ESG的概念,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此,富達國際大中華區公司治理及永續投資總監王芳指出,永續投資的概念,就是將ESG所考量的投資方法,加上財務面因素,追求更好的報酬及風險控管。
投資太陽能板蔚為風潮,但不少跟風的平台高喊「保證」年化報酬率超過8%的口號,恐有誤導之嫌,投資人不可不慎。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引發了華爾街新的一波對中國概念股的不信任;德國電子支付巨頭Wirecard 因為財務造假申請破產,成了孫正義投資神話12個月內第三家倒下的公司。
今年全球政治及經濟環境皆充滿不確定性,若是投資股市,許多人也承受不了市場劇烈的起伏,安盛投資管理台灣總代理富盛證券投顧指出,若想兼顧足夠的投資報酬潛力、相對好的配息,波動幅度小於股市的高收益債券,值得中長期投資人列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