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各地陸續發生急遽的自然災害,使得人們開始反思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物理性衝擊。這段期間的一些大型災害,例如:加州野火與土石流、哈維颶風與瑪利亞颶風、哈吉貝強颱(日本60年來最強烈的颱風),都導致人類生命安全與企業經濟上巨大的損失。
2021 西歐創紀錄的降雨,導致多條河流潰堤,並在德國造成極大的災害。不過,德國在經歷過這樣的天災後,研究發現地震感測器可能比單純水文分析更有用。
如果現在還會有人懷疑土石流災害是否有復發性? 那就來看看這個案例吧!
昨(9/7)天晚上,香港遭受到颱風「海葵」殘餘環流的影響,降下自有紀錄以來最高的暴雨,引發了多處重大災情。香港天文台罕見發布了黑色暴雨警告,多地淹水、土石流和道路中斷等問題嚴重,導致市區幾近癱瘓。
基隆市潮境公園入口處旁的山坡,今(3日)下午2時許發生大量土石崩塌,現場波及9輛車,所幸人員全數脫困,僅2人輕傷送醫。事實上,近期全球多地接連發生山崩災害。例如,巴布亞紐幾內亞在5月24日發生大規模山崩,超過2,000人遭到活埋。
六月下旬,台鐵花蓮段土石流溢流,列車卻無預警撞上,再釀出軌意外。 太魯閣事故後,台鐵著手盤點風險處所、建置告警系統,為何這次仍未發揮作用?
南科嘉義園區總面積88公頃,原為台糖農地;園區去(2023)年初通過環評後進入招商階段,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廠為進駐廠商之一。環評大會14日審查「南部科學園區嘉義園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為了引入異質封裝、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業,園區提出變更,但用水用電、污水、土石方量也翻倍成長。大會最終決議修正後通過。
第11號颱風「摩羯」於2日下午在菲律賓東北部奧羅拉省(Aurora Province)登陸。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多地區遭受洪水和土石流侵襲。 雖然摩羯颱風不會直接影響台灣,但其外圍環流仍為台灣東南部帶來降雨,並造成多地出現高溫。氣象專家吳德榮提醒,周五(6日)前後在台灣東方、日本南方海域另有颱風生成,對台影響需持續觀察。
近期檢警環持續破獲棄土案,環境部更擬修《廢清法》提高罰則,但所有末端懲處,仍難擋棄土潮襲來。 作為土石主管機關的內政部,必須統一各地規範、訂定專法,才能從源頭遏止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