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得很前面,是因為知道這裡面有我們的生意、有非常多的機會,例如電動車,是我們正在積極進入的重要行業。節能,是台達真正的核心技術。」說這段話的,是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他想強調的觀念很直接:企業制定因應氣候變遷策略,效益絕對不只有博取名聲,更是提前布局未來的市場商機。
雖然因應ESG這類的評鑑必須勞心費力,但台達電企業永續發展部資深協理周志宏也對這個趨勢表示肯定,「ESG紅利,有點像是企業遭遇『黑天鵝』時的保護傘,」他解釋,「天有不測風雲,企業難免遇到低谷,甚至員工不當行為,公司也得概括承受。平時若ESG表現較佳,長線資金持股穩定,遇到意外時,資本市場給予的包容也會較高,股價波動相對較緩。」
「永續已經進入到大家在談如何落地執行的階段了,別在停留在口號,要趕快行動!」對於台達電來說,「環保、節能、愛地球」不單只是口號,還是融入日常生活與業務工作的準則,藉由台達永續長周志宏的經驗分享,我們可以一窺台達電在淨零碳排趨勢下,如何結合 ESG 跟企業經營。
台達電2022年內部碳費逾1億美元,約佔年營收1%,台達電如何成功降低碳排放並留住碳稅?本文整理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2021年的專訪,揭示台達電永續路上的機會與困難,如何以「共好」精神實現目標。
華碩電子永續長吳澤欣(左一)和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左二)今(3)出席台師大COP29後企業永續趨勢分析論壇,攜手解析科技業因應氣候變遷的前瞻布局。 其中,華碩祭出八大因應策略,系統性降低氣候變遷對運營的風險,積極發掘低碳轉型的商業機會。台達則跨足生物多樣性實踐,從迴避、減輕、復育及抵消四大策略著手,並帶動整體供應鏈共同邁向永續轉型。
今周刊編按:台灣碳費制度今年起正式啟動,全台第一個實施內部碳定價的台達電子(2308),首度發表《台達電子內部碳定價報告書》,分享公司內部的碳定價施行經驗。 台達副總裁暨永續長周志宏表示,自2021年推行內部碳費機制,首年減排13.5%,2023年進一步降39%。台達透過每公噸300美元碳費與碳基金運作,企業可加速再生能源發展與低碳技術創新,如再生電力匹配及氫能評估,推動綠色轉型並創造商機。
2014年起,每年獲得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0官方邀請,少數參與官方會議的台灣企業台達電,也在ESG議題上多有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