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全球暖化勢在必行,由於我國能源長期高度仰賴進口,又以化石能源依存度為首要,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國家非核家園共識,政府規劃新能源政策目標,希望能以環境永續及綠色經濟均衡發展,同時兼顧能源安全的狀態下,邁向二〇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
長期以來,臺灣能源供給幾乎全數仰賴進口,尤其化石能源依存度相當高,只要國際情勢有所變動,即會面臨價量劇烈波動的壓力。因此,為了建構穩定、潔淨又可負擔的能源供應系統,政府藉由發展多元化再生能源,帶動綠能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期能達成我國二O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及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 二O%的能源轉型目標。
國立台灣大學於近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揭露約20億校務基金投資管理之情形,並承諾將逐步處分所有與化石燃料相關的持股(如水泥、石化業公司)。台大的做法並非特例,全球已有近150所大學響應全面或部分撤資。
化石能源主宰科技文明上個150年,也帶來氣候轉變的重大影響, 在環境正義與維繫人類文明的前提上,綠色低碳新能源將是下個150年的新希望。
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地球真能承受蘊藏的化石能源被100 %燃燒殆盡嗎? 人類需要打造一個盡量和化石能源脫鉤的循環型經濟模式,否則,我們將無法守住攝氏1.5度的升溫防線。
造紙業以往都被認為是耗能產業,從紙張生產到販售給消費者的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水和能源;不過,以造紙為主要業務的永豐餘,近年來發展綠色能源有成,不但將廢水轉為用做沼氣發電,也採用零燃媒汽電共生系統,將造紙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成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使用,讓未來新屋廠的能源自給率,提高近100%。
全球最大的發電站即將誕生,規模甚至超越中國三峽大壩!此一綠能方案造價 360 億美元,金額之高打破再生能源紀錄。
丹麥近期正在進行一個全新的計畫,主要針對現有船隻進行改造,使其使用替代燃料—甲醇,讓航運業也能逐步邁向無化石燃料的目標。
沃旭,最近與台積電達成了最大的電力購買協定,並被2020年全球百大企業騎士指數(Corporate Knights’ 2020 index) 選為最具永續性的公司。
為緩解氣候危機,許多新的綠色技術陸續被開發出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將取代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電動汽車將取代汽油和柴油車輛。隨著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逐漸降低,全球暖化的壓力可望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