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公司規劃今年底引進國內首座可移動式加氫站。不過有業者提出,國內目前無加氫站設置法規可依循,建議先參考國外方法試運行。而氫能運具初期的高額成本,也需靠政府補助解套,否則生產出來的氫氣將「沒有地方走」。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今(17日)宣布成立「台灣與亞太國會新能源推動聯盟」,同時舉行「台灣氫能發展公聽會」,邀請氫能產官學專家針對氫能運用及未來發展進行討論。
金管會成立專案小組推動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8月8日對外召開公聽會宣布期程規劃並徵詢意見,12月底前檢討內控準則,加強永續報導之資訊系統及流程,初步規劃由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上市櫃公司83家,要於2026年編製永續資訊,2027年對外揭露。2026年將是採用IFRS永續準則元年。 本文將會整理永續揭露框架S1、S2準則兩大準則的適用範圍、揭露原則、各揭露事項的重點說明,供讀者參考。
我國明年重大公共建設破兩千億,創十年新高,淨零預算也比今年成長45%,預計2030前帶動4兆元投資。根據「2022年IMD 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排名第7。 然而,投資台灣綠能和永續發展仍然面臨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民眾黨立委吳欣盈召開「投資永續台灣-綠色金融新藍圖」公聽會,將於9月19日上午10:00至12:00在立法院紅樓202會議室舉行。
「氣候變遷」不僅是個環境議題,更是含納著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議題在其中。台灣大學劉仲恩老師長期關注環境議題,並曾赴立法院參與碳權公聽會,提供專業意見。CSRone永續智庫專訪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劉仲恩老師,期盼從學術角度出發,提供企業及企業永續從業人員在氣候變遷與社會不平等間的思考。
今周刊ESG永續台灣與現職永續管理師攜手合作,為讀者帶來更多深入、有洞察力的永續發展相關議題,永續管理師將不定期以專業知識和經驗,從多個面向挑選必讀的熱門議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參與永續議題。
環境部今(7)日聯合同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農業部召開 2030 減碳目標草案公聽會,預計將2030年減碳目標設定為較2005年減少28%±2%。對此,環保團體呼籲,各部門與產業採取更積極的減碳行動,如加速推動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發展等措施。
為了達成2032年減碳 32% 目標,台灣政府推出 「總體減碳行動計畫」,涵蓋能源、運輸、製造、住商、農業與環境六大部門,推動再生能源發展、電動車普及、建築節能、碳捕捉技術與農業碳匯等策略。這場減碳戰役不僅影響企業,也關係到你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