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力推動離岸風電,卻衍生海域空間衝突。英國在台辦事處與英國碳信託(Carbon Trust)顧問公司發布「台灣離岸風電公眾參與框架」報告指出,台灣離岸風場的公眾參與、社會溝通不足,建議加強辨識利害關係人,展開完整溝通。 出席聽取報告的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台灣的情況特殊,社會最信賴環評審查,也導致環評變成「最後決戰點」。
今年夏天,台灣社會圍繞能源政策展開多次討論,從7月颱風損壞光電場、8月核三廠重啟公投,9月高雄興達發電廠火災引發供電焦慮,甚至衍生能源區域正義議題。這些都凸顯出台灣區域電網建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為了以科學數據為基礎,促進公眾參與電力規劃討論,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王筱雯教授及研究團隊於19日發布《台灣電業整合資源規劃指引》(簡稱「全資源IRP」),盼為台灣能源治理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