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在專欄中曾提到「被玩壞的『小農』經濟」,因為在食安風暴後、方興未艾的小農風潮當中,沒有定義什麼是「小農」,以及到底這個詞的價值與意義為何,而慢慢變成一個被濫用的意識形態。
在通路貨架上的品項,許多為大型食品公司所推出具農民意象的新包裝設計,與特定農民不一定有關係,成為感性卻沒有內涵的口號。若來源與訴求交代不清楚,則會出現濫竽充數的狀況,反而導致真正的獨立農民,更難有發聲的機會,也慢慢讓消費者的支持,因沒有依據而疲乏。
而最近我看到全聯進行「我生產的,我負責」的宣傳活動,重新闡述小農經濟學,依照不同的農產品特性,提出「農家鮮採」、「平價有機」、「生態農作」、「節能養殖」、「裸賣減塑」的訴求,來賦予門市的小農專區,真實差異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