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生死:減法的人生
我在台北跟兒子住對門,他家人多,東西沒地方放,就挪到我屋裡。有時候我回台北,發現兒子大概為了給我留出寬敞的地方,把很多東西堆進他的書房。
我就對他說:「家才這麼點大,當咱們已經沒什麼空地,一個是淘汰、扔出去或送人,一個是少進。」
後來我的口號成為「進一樣、出一樣!」
這是絕對合理的,你想想,房子就那麼大,當屋子已經裝滿了,當然再也塞不進新的東西,為了「布新」,只好「除舊」。舊的除不了,或捨不得放棄,除非買更大的房子,唯一的辦法就是「少買新的!」
爛在肚子裡
身體也一樣啊!好多老人捨不得倒東西,把自己當垃圾桶,還說得有理:「寧可爛在肚子裡,也別爛在鍋裡。」
問題是,老人的新陳代謝已經變慢,消化力大不如前,還往肚子裡塞,能有好處嗎?吃出了病,誰倒楣?自己倒楣、兒孫倒楣,非但自己受罪,賠下去的醫藥費只怕千百倍於「吃垃圾」省下的。
再回頭想想「屋子」,今天城市裡寸土寸金,如果你好不容易搬進個漂亮的房子,卻不斷堆舊貨,連走路的地方都沒了。
你算算,堆那些東西的「地面」值多少錢?這麼做划得來嗎?
減法的生活
人年歲大了,都應該學習「減法的生活」,甚至從中年就衡量自己的體力、收入和老化的速度,逐步簡化。
我從很多年前就實行「減法的人生」,有朋友送禮,如果送兩包,為了不失禮,我會只收一包。而且如果連那包都用不著,就送給用得上的人。
銀行百貨公司的贈品也一樣,自己不用,最好馬上送別人。
為什麼要「馬上」?因為很多東西禁不起擱,一擱,你忘了,擱久了,東西壞了!這時候送人多失禮啊!非但不討好,還可能傷了對方的自尊。
所以有不需要的東西,「不必藏於己」,馬上轉手出去!
你的廢物,人家的寶貝
我兒子因為主持藝文節目,很多人送書,他用不著的,除了送人(包括送我),就是裝在箱子裡,請收舊書的人來拿。
人家並不白拿,他們是付錢的。
我學他,也把老書一箱箱裝好,要兒子通知對方。
後來,兒子向我道歉:「抱歉!老爸!因為您的書真是太老了,比我都老得多,所以沒拿到幾百塊。至於那些拍賣公司的圖錄,雖然都是新的,但不能賣。他們還是拿走了,會放在書店前面,誰需要誰拿。」
多好哇!誰需要誰拿,你會發現對你是沒用的廢物,對別人可能是寶貝,既減少自己的壓力,又能幫助別人,何樂不為?
活得輕
減法的生活,除了「捐出去」和「少取」,還有一樣很重要的,就是把東西減少、減小。
譬如我以前種花,小盆換中盆、中盆換大盆,尤其君子蘭和薑花,因為自己會往外增生,後來盆子都大到幾十斤重。
年輕的時候我能抬,每年暮春抬出門外,冬天來臨之前又抬進屋內。可是自從傷了腰,我就沒辦法了。捨不得放棄,只好換小盆,至於多出來的則送人。
我常在朋友來拿花的時候說:「謝謝你收我的花,因為搞不好哪天我的花死了,還可以找你,再分一些回來。」
我也常指著車房裡堆的東西對太太說:
非收拾不可了!以前可以堆,一堆十幾年都不碰,但是今天不整、明天不整,再也沒能力整,只好等兒女全扔掉。
可不是嘛!你四處看看,家裡可能有些箱子盒子,沉得要命,卻擺在那兒多少年,連裡面是什麼東西都忘了。如果你今天還有力氣抬出來整理,卻不動手,再過幾年你還拿得動嗎?
簡化與單純
更進一步,年歲愈大記憶愈差。過去可以記得十幾個帳戶、十幾組密碼、幾十個電話號碼,漸漸提筆忘字、衝進房間卻忘了要做什麼。密碼老打錯,動不動帳戶就被鎖死。以前隨口溜的人名電話,一下子全糊塗了!這時候能不簡化嗎?
所以我建議你,把比較不用的帳戶關掉,留下一兩個就好。重要的電話號碼也都寫下來,放在手邊、輸進手機,甚至貼在冰箱上。腦細胞減少沒關係,只要把一些廢物拿掉,空出來的地方還能使用。掛心的事情愈少,寬心的可能愈大。
人生像旅途,小時候父母幫我們拿行李,大了自己提行李,還從父母那兒運走一堆。
成家之後,除了自己的,也幫另一半和孩子拚命拿,似乎想賺得全世界。有一天孩子大了,飛了!我們又得自己扛行李。只是體力愈來愈差,一路走一路扔,行李愈輕走得愈遠,直到最後兩手空空地離開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_劉墉
畫家、作家。在世界各地舉行過三十多次個展,在兩岸出版文學著作、繪畫理論、工具書及畫冊一百餘種,被譯為英、韓、泰、越等各國文字。
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本文摘自聯合文學《年輕不老,老得年輕:劉墉寫給中老年人的勵志處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