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爸媽,其實當初很多事都不知道該怎麼做⋯⋯不過幸好有『月嫂』的陪伴。」台南新手媽媽小婷,小心翼翼地護著懷裡五個多月大的兒子。她今年四月在醫院誕下孩子後,正煩惱著返家後該如何照料嬰兒,也對育兒毫無頭緒,還在摸索如何成為一位母親。
某天,她恰巧看見新手爸媽交流的臉書社團裡,有人分享台南市政府的「到宅坐月子服務」,便決定遞出申請。後續經市府專員諮詢後,替她免費媒合了一位專業「月嫂」。這每天八小時到府協助的「月嫂」,竟成了她在新手媽媽之路上的最強後盾。
月嫂每天親自來到家裡,打理母子倆的三餐、悉心照顧孩子。但這不只是一項坐月子服務而已,對小婷來說,月嫂更像是「新手媽媽家教」——從親餵哺乳、幫孩子穿衣服的方法,甚至是哄孩子入睡的技巧,全都是從月嫂身上學來的知識。全方位的陪伴,讓這位年輕媽媽在台南生產後,有了最安心的支柱。
.jpg)
▲透過市府媒合的「月嫂」,成了台南新手媽媽小婷的得力助手。
到宅坐月子、育兒指導、親子館臨托 台南育兒奪六都之冠
2025年《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特別設立「最佳育兒友善城市獎」,結合客觀指標及民調問卷後,評比全國各縣市的育兒政策表現。在六都之中,由台南市奪冠,尤其在育兒環境、孕婦友善方面,展現高民意支持。
根據《今周刊》調查,台南市民對於「市政府在提供孕婦友善服務,如補助產檢車資、孕前檢查、補貼營養金等,或鼓勵雇主創造友善育兒的職場環境等項目」,就有64.8%的滿意度。對於「市政府在提供友善育兒設施,如公托、公幼、哺集乳室、尿布台及親子無障礙空間等項目」,更有高達72.4%的滿意度。
曾使用市府到宅坐月子的小婷,很慶幸自己遇到像是「新手媽媽家教」的月嫂,不只照料著母子,更陪伴著她成為一位母親。她舉例,「每次哺乳時,月嫂都會全程在我身邊,手把手的教學和陪伴,陪我親餵完一餐。」這與周遭友人在民間坐月子中心的經驗相比,相差甚遠。
而第一次當母親,最難招架的還有孩子的號啕哭鬧。起初,只要孩兒一哭,小婷總會直接把孩子抱起來、搖啊哄的,卻不見得能安撫兒子。但月嫂告訴她,先試著觀察孩子,若表情開始疲憊了、準備要哭時,媽媽可以穩定輕拍著嬰兒,並將他慢慢放回床上,邊拍邊讓小孩入睡。果不其然,小婷運用月嫂的哄兒妙招後,兒子哭鬧的頻率就大幅降低。
台南市「坐月子平台」啟動至今近三年,已經媒合服務680案,由市府指派專業月嫂,讓像小婷一樣的新手媽媽們,能夠安心育兒、甚至更快上手。此外,台南市設立「育兒指導服務」,近七年來已累積18512人次使用,也成為許多新手媽媽的得力助手。
不靠撒錢 透過專業服務支持新手爸媽
「育兒津貼、生育補助,並無助於提高生育率。在給錢之外,我們還必須提供專業服務,」台南市長黃偉哲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直言,不論中央地方都有相關的育兒津貼,但幾千、幾萬元的短期補貼,絕對不是年輕人願意生兒育女的動力。根本的關鍵,在於完善的育兒環境。
台南市除了在媽媽們生產後,提供「坐月子平台」、「育兒指導服務」外,在扶養孩子的各個階段,也端出相應的資源。目前台南市設立12座「親子悠遊館」,不只是孩童遊憩空間,更是新手爸媽交流、尋求專業服務的所在,依據不同分館的定位特色,有提供「臨時托育」、「育兒指導」、「幼兒發展評估」等資源,而接下來還有7座新館將陸續啟用。
台南市親子館的使用人次,從2019年的186,090人次,在2024年度飆升至354,068人次,幾乎翻倍成長,廣受市民迴響。

▲台南市長黃偉哲強調,提高生育率的關鍵並非撒錢、提供補助津貼,關鍵在於打造健全的育兒環境,才能成為新手爸媽的後盾。
黃偉哲進一步舉例,台南市近年更積極擴充「兩歲專班」,延長公立幼兒園的照顧時間至六點、提高餐點費補助,提供兩歲以前孩童的完整照顧時間,為的就是讓父母可以喘息或兼顧工作。
而這些軟硬體設施,正是為了緩解媽媽們從懷孕前到生產後、育兒時,每個階段的龐大的壓力。台南市社會局長郭乃文說,「台南市就要當新手媽媽的『第二個娘家』,透過完善的育兒環境,讓我們一起來替你顧孩子。」
黃偉哲更期許,打造健全的育兒環境,並不只是社會局的任務,「而是必須跨局處的協調。」
他舉例,在學童教育方面,教育局就應提升所有學校的教學品質,並鼓勵就近入學,不必讓父母為了所謂的明星學校,疲於搬遷。在工作職場方面,勞工局則可以擴大力道、建立孕婦友善環境,並針對產後婦女重返職場。「台南市期盼在養兒育女上,為爸媽們降低可能的『衝突點』、增加更多『共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