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 心輔犬療育課程
「心輔犬其實是指『心靈輔助犬』,牠們可輔助大家在心靈上有更多成長,並完成個人目標。我們服務過的對象包括過動症、自閉症、身障者、精障者和銀髮族,像是陪他們復健、學習社交技巧、克服情緒障礙等。」
她是陳奕君,2018年時她創立「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專門服務特殊族群,尤其是早療兒童,目前台灣心輔犬團隊與聯新醫院及多所國小特教班合作開設早療課程,學生從自閉症、過動症、腦性麻痺、智能障礙到情緒障礙等。
「不管是疾病、教育都一樣,越小開始幫助越大,所以我希望能專注在早療兒童的部分。」
同樣被社會遺忘 那就給彼此一個機會
不同於大眾對工作犬都是品種犬的刻板印象,她們堅持選擇讓「流浪狗」來擔任心輔犬的工作,陳奕君說,因為她覺得流浪狗和特殊兒童很像,「他們同樣被社會遺忘,但他們都很有潛力,只是我們很少給他們機會,往往還沒有看到他們的能力前我們就先放棄了。」
從小就喜歡動物的陳奕君回想起小時候,家住在新店山區,很多人會將狗帶到附近山區棄養,但這些流浪犬非但沒有造成她的恐懼,反而成為了她童年最重要的回憶。
陳奕君說,小時候在爸媽都要上班、兩個姊姊又去外地念書,這些流浪狗變成她童年裡最重要玩伴,狗狗們甚至會迎接她、護送她回家,讓她在心靈上得到很大支持。
「牠們是我小時候最好的朋友!大家都覺得流浪狗很危險,所以一開始就抱持著偏見,狗自然也會感受到不友善,但其實如果願意卸下心防,用正確態度相處,就會發現牠們其實很溫柔,也仍然願意相信人類。」
於是她想「當初狗狗對我的療癒,是不是也可以用在特殊教育的小朋友身上?他們都是社會上的弱勢族群,那如果我們可以給兩邊都能有一次新的機會,那不是很好嗎?」
後來因緣際會認識了當時擔任導盲犬訓練師的鍾皓羽,兩人觀念一拍即合決定合作台灣心輔犬團隊。
特殊兒童背後 媽媽說不出的心酸
任昕今年國一,是內化型的亞斯伯格症、過動症和情緒障礙,「他對很多東西都抱有恐懼,尤其是狗。自閉症小朋友不懂求救,當恐懼到一個臨界點,他們壓力就會無限擴大,例如跳到爸爸身上、拒絕出門、逃跑,甚至直接原地僵化。」
但這些都不是讓媽媽最心疼的地方,而是因為任昕外觀乍看之下與常人並無差異,沒經過長時間相處很難發覺,「很多醫生、老師都會跟我說,媽媽是你想太多了!都要等三個月、半年,他們才會承認說,對,他是特殊生。」也因此許多心理治療的課程,他們第一時間根本申請不上,讓媽媽非常難過「真的有點求助無門的感覺」。
而彰均則是個有過動症、妥瑞症,及對立反抗性格的小三男生,不懂觀察別人情緒,也無法正確反映自己的情緒,往往只會用生氣來表達,只要一不開心就會動手和人發生衝突。
「可能前一個禮拜好不容易才解決了他打人的糾紛,結果這個禮拜又再來一次,我在他面前整個崩潰痛哭,就是邊吼邊罵、然後邊哭,憤恨、失望、難過都累積在一起。說實話我很怕他以後變成像鄭捷那樣。」
兩個同樣苦惱的媽媽們,在無力之下都抱著「姑且試試」的心態,就這樣和心輔犬相遇了。
流浪犬引質疑 訓練師曝重要關鍵
與心輔犬的第一次見面,最容易引發家長質疑與擔心的就是「流浪狗」的身分,會不會很危險?
訓練長鍾皓羽表示,團隊目前三隻心輔犬都有各自創傷,的確也較敏感,如果小朋友有較激動行為,像亂衝亂撞,狗狗的確會因此閃避甚至大聲吠叫,「這是當下非常好的教育,正因狗狗的反應,告訴小朋友『這樣很危險』,小朋友能藉此學習到,原來這樣的動作會引起狗的反感,進一步延伸到跟人相處。」
皓羽說如果像導盲犬一樣太過溫馴,反而會營造錯誤的情境,讓孩子認為「這動作沒什麼」,但這樣的情境是虛假的,到了現實世界他更容易被拒絕、更容易遇挫折。」當然皓羽強調,心輔犬都受過訓練並不會真的攻擊人,且老師會負責小朋友的行為,而訓練師也會在一旁觀察狗狗的行為,不需太過擔心。
「我們想要傳達的是,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狗狗,怎樣知道彼此創傷的點在哪裡,正因狗不會說話,只能用行動表達,小朋友必須透過觀察狗的行為與反應,才能和狗狗相處,然後由此延伸到人跟人之間,每個人特别的地方在哪裡,去欣賞、去尊重,甚至去包容優缺點,這才是這堂課的重點。」
意想不到的改變 每個生命都有機會重生
「我那時候沒有想到,狗狗讓我的小孩改變這麼大。」
亞斯伯格症的任昕經過十堂課相處下來,不但不怕狗了,也開始慢慢展現笑容,情緒和壓力也都越來越和緩,「他現在遇到狗,甚至會說『媽媽不要怕,我保護你』那是我努力了多久也沒辦法做到的事情!」任昕媽媽含淚說著。
「因為牠們不會記恨、更不會拒絕小孩子,今天就算做錯了,下次狗狗還是會願意給你機會,這讓小朋友多了很多的信心!如果今天是上一般老師的課,他們害怕被罵、被拒絕的心態,反而會讓他們不敢做任何嘗試,這是我覺得狗老師最厲害,也讓我最感謝的地方。」
同樣上完十堂課,彰均媽媽也感受到彰均巨大轉變,「最大的改變就是他開始有同理心了!他原本是個幾乎沒有同理心的孩子,因為他根本無法好好感受跟表達情緒。」
彰均媽媽說,有次在公園看見人遛狗,弟弟跑過去就直接伸手想要摸狗狗,彰均不但沒有像以往大聲喝斥弟弟,反倒非常有耐心的引導弟弟,該如何正確的跟狗狗接觸,「他以前完全不會這樣,他如果覺得弟弟不對就會很兇,甚至會動手,以前看到狗狗還會說狗狗好髒。」
媽媽看到彰均的改變簡直不敢置信,在學校跟同學相處的情況也日漸好轉,就連老師和其他家長也都忍不住稱讚彰均真的成熟長大了!
「我一開始期望没有那麼高,但我真的沒有想到狗狗的溫柔,竟然真的可以改變一個情绪障礙的小朋友,我覺得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如果可以對心輔犬說一句話,我真的很想說,謝謝你,讓我重新認識我的孩子!」
對於不熟悉的事物,我們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下意識的排斥或抗拒,但陳奕君和鍾皓羽透過心輔犬和一群努力的孩子們證明了,「雖然我們不是完美的,但我們都值得擁有再一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