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金融業都在拚轉型!網銀和傳統銀行競合,誰的贏面大?

金融業都在拚轉型!網銀和傳統銀行競合,誰的贏面大?
撰文: MoneyDJ/羅毓嘉     分類:綠色金融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22-11-07

台灣Fintech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隨著金管會在疫情期間快速放寬部分金融管制架構,提供金融業更能探索新應用的創新環境。然而,台灣金融業的overbanking(銀行過多)環境格局,傳統銀行老神在在推動數位化、業務整合,卻也讓新創網銀拓展業務施展手腳的空間處處掣肘,究竟新創網銀和傳統銀行業者的競合,誰的贏面大?

以「純」網路銀行型態的業務來看,台灣目前以純網銀型態營運的業者就包括國票金(2889)與日商、共同投資的樂天國際銀行、股東組合包括遠傳(4904)、台灣大(3045)與部分傳統銀行業者的LINE Bank,以及大股東包括中華電(2412)與傳統金融業在內的將來銀行等。

 

雖然純網銀符合「網際網路原生世代」的app使用習慣,只要有一支手機,就可完成基本的金融服務——金融轉帳、取得信貸、存轉定存等等——然而,網銀經營型態的硬傷,還是在於要滲透進非數位原生世代的客群顯得較為困難。而網路原生世代的消費者,多半是30歲以下的青年世代,其經濟能力明顯遜於年紀較長、習慣以傳統銀行通路互動的客層,也讓純網銀無論在開戶數、乃至於如何快速拉高存款餘額等的策略上,還是僅能以補貼高額存款利率的方式來打「價格戰」。

 

根據「金管會及所屬2023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截至2022年6月底,台灣開業中的三家純網銀整體開戶數累計為142萬3635戶,6月底存款餘額(含郵匯轉存款)總計634.29億元。報告指出,各家純網銀開戶數皆穩定成長,不過LINE Bank開戶數及存款餘額最高,分別占整體的86.42%及57.34%,也顯示出LINE Bank和國人最常使用的LINE app「同綑」帶來的優勢,相對地,樂天網銀與將來銀行則仍在苦戰當中。

 

而包括玉山銀行、台新銀行、永豐銀行等民營銀行,除了各自坐擁兆元級以上的存款餘額規模,在數位銀行端則已陸續推出無斷點的整合性業務銜接,等於擁有一個存款帳戶、或者與該行有信用卡業務的往來,就可透過數位管道銜接同一家金控旗下包括外匯、證券、乃至投顧的整合性服務,對於消費者而言,涵蓋的金融服務面向更為寬廣。

 

根據各銀行業者的評估,目前各家傳統銀行客戶的數位近用率(digital accessible user)約莫落在50%-53%之間,亦即意味著每100位活躍顧客當中,仍有超過45人是採用臨櫃辦理主要業務,而「臨櫃」的數位導入工作,由行員面對面、手把手將客人逐一導入數位管道進行基本交易,也成為近期以來傳統銀行強化的工作重點。

 

傳統銀行的另一優勢,則是可以在既有的自家數位銀行app,快速整合網銀業者推出的各項新功能,而金融業最大特性本就在於客戶與銀行往來累積的信任感,既然各種便利的金融服務功能可以在原先的往來行取得,將業務往來全面轉至另一金融機構的動機其實十分之低。

 

網銀與傳統銀行不斷在服務上推陳出新,並在合法框架下不斷推動著權益、消費者保護、以及銀行風險控管的三個面向上跳著探戈。

 

有傳統銀行主管直言,「網銀的存在,其實也是鞭笞著傳統銀行必須跟上時代腳步,提出更好的服務與解決方案,」然而網銀的存款利率補貼不可能永遠進行下去,傳統銀行則仍具有實體行庫介接「線上/線下banking」的優勢,網銀產業要打破這項「起跑點不同」所帶來的發展困局,必須提出更有力的殺手級金融服務才行。

 

畢竟,金融服務講究time to market(服務上市時間),下一步則是time to volume(服務集客能力),最終才能達到time to value(創造價值)的目標。然而,若沒有成功的集客能力,要創造價值的難度將會更高。

 

延伸閱讀:

美國二手車線上經銷商Carvana暴跌近4成、創歷史次低

銷售增長帶動 電動車電池鋰與鎳的消費量同步攀高

 

※本文授權自MoneyDJ理財網,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