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

台灣影響力投資潛力大!永續資金7700億美元、年成長25% 從「看不見的手」到「看不見的心」,資本如何驅動永續?

台灣影響力投資潛力大!永續資金7700億美元、年成長25% 從「看不見的手」到「看不見的心」,資本如何驅動永續?
撰文: 陳嘉怡     分類:ESG投資趨勢     圖檔來源: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提供 日期:2025-10-23

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TIIF 2025),今年以「投資未來」為題,聚焦氣候解方、永續供應鏈與影響力資本。10月23日的論壇集結國際影響力投資領袖、國內外金融機構,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影響力投資推動亞太的永續轉型,讓資本成為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的驅動力量。

2025年是台灣影響力投資的「行動元年」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TIIA )理事長陳富煒表示,2025年是台灣影響力投資的「行動元年」,過去4年TIIA專注於倡議與推廣,今年回歸主題性投資的落地實踐,包含可負擔投資、循環經濟等,以行動展現影響力投資價值。TIIA今年也正式加入 GSG Impact 國際網絡,串聯全球資源,並計畫推動「影響力投資校園大使」計畫,培育下一代的永續行動力。

 

台灣與日本同樣面臨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結構轉變等挑戰,日本的影響力投資發展經驗,正可作為台灣的重要參考。全球影響力投資執委會(GSG Impact)大使鵜尾雅隆(Masataka Uo)指出,日本正面臨人口老化、社會孤立、醫療與住房不足等挑戰,但社會意識正在轉變,企業與投資者開始主動尋找解方。日本影響力投資自2014年啟動以來,資產管理總額已達1140億美元,八年間成長5倍。

 

鵜尾雅隆強調,推動影響力投資不僅是開發創新的金融工具,更是為下一代打造新市場機制。他以「看不見的心(Invisible Heart of the Market)」呼應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主張市場應注入同理與善意,讓投資真正帶來社會與經濟的共好。

 

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TIIF 2025)10月23日登場,今年以「投資未來」為題,聚焦氣候解方、永續供應鏈與影響力資本。圖片來源:陳嘉怡攝

 

台灣影響力投資市場潛力龐大

 

國內近年在政策推動方面,積極以制度引導資金投入永續發展。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指出,「綠色與轉型金融行動方案」推動一年來,綠色投資與商品化金額已達新台幣4.6兆元,達成2030年目標的78%。

 

另外,金管會的「永續金融評鑑制度」亦新增社會面向指標,鼓勵金融業深化普惠金融,為偏遠地區與弱勢族群提供更多支持,讓資金真正流向具社會與環境價值的投資。

 

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長胡則華指出,ESG投資強調永續納入決策,而影響力投資則更進一步強調,財務報酬必須對社會與環境產生具體、可衡量的正向影響。

 

胡則華列舉兩個影響力投資國際案例,私募基金LeapFrog 投資印度 IFCARE,推動普惠金融協助偏鄉婦女取得服務,投資報酬成長三倍;美國華盛頓特區水務局DC Water 則以「為成果付費」模式發行環境影響債券,籌資海綿城市建設,成功引入私人資金參與氣候調適。

 

2024年台灣永續投資總額約7700億美元,但其中影響力投資僅30億美元,潛力龐大。圖片來源:陳嘉怡攝

 

胡則華表示,2024年台灣永續投資總額約7700億美元,占所有投資的43%、年成長率高達25%,但其中影響力投資僅30億美元,潛力龐大。不過,國內目前仍缺乏影響力明確的政策框架與衡量標準。她表示,金管會將採「逐步漸進」策略,先建構教育與能力,再以案例深化理解,最後導入制度性指引。

 

影響力如何衡量、可驗證成為關鍵

 

亞洲社會投資人網絡(AVPN)影響力投資總監 Vikas Arora 也指出,影響力投資的核心在於「影響力要可衡量與可驗證」,唯有量化與第三方驗證,投資人才能有信心投入。

 

Vikas Arora表示,亞洲至2030年每年需約 1.5 兆美元 投資以實現SDG目標,僅靠政府遠遠不夠,私人資本必須成為永續成長引擎。他也強調:「我們不必再嚴格區分 ESG、SDG 或影響力投資,只要能帶來正向改變,就是影響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