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協助金融業充分評估其投融資對象的自然相關影響、依賴、風險與機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取得資本聯盟(Capitals Coalition)授權,並在永豐金控、永豐銀行支持下出版《連結金融與自然資本中文版》,在21日舉辦的永豐ESG論壇,邀請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資本聯盟資深領導娜塔莉·尼科爾斯(Natalie Nicholles)、臺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邱祈榮、BCSD Taiwan祕書長莫冬立、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陳鴻達、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分享有關ESG投資的實際案例和深入洞察。
陳思寬提到,社會過去對自然資源產生影響,企業若不盡快做出因應,對未來將會造成不能挽回的浩劫,永豐金控近年大力提倡ESG,並推動公司在ESG金融方面的努力,ESG投資不僅有助於企業降低風險,還能推動社會與環境的共同進步,是金融業界追求卓越和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邱祈榮則從生態學的角度闡述自然資本的價值,強調了企業在永續發展中的重要性,他認為生物多樣性的崩潰,和氣候變遷一樣,會造成未來生態系統瓦解的災難,透過ESG投資,不僅可以保護自身生態環境,還能在未來獲得穩定的資源供應,實現共贏局面,世界各國目前也提倡以自然為解方的產業,像英國大力推動生態旅遊活動,讓民眾可以透過如森林學校、園藝療法及綠色健身房各類活動,從生活中去貼近ESG行動。
黃向文表示,在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指標中,SDG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常被忽略,台灣海洋環境更是面臨危機,但近期社會企業致力推動海廢循環,以及在地守護計畫,她也提到可以從量化數字著手,例如讓珊瑚礁覆蓋率提高,從海洋生態的角度分享永續的重要性,企業機構可加強ESG評估,確保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
尼科爾斯則分享全球不同地區企業在應對氣候變遷和生態危機方面的最佳實踐,並呼籲金融機構在投資中納入ESG因素,以應對未來的風險和機遇。
莫冬立提到,超過全球總GDP的一半,約44兆美元的經濟價值創造仰賴這些自然資源,附加價值毛額(GVA)暴露於自然風險的比例也愈來愈高,世界銀行估計,即使是在沒有生物物理反饋效應下,生態系部分崩潰的保守假設下,低、中收入國家在2030年前,每年GDP損失可能超過10%,故不可不慎。
此外,莫冬立表示,食物、建築基礎設施及能源等三大系統,將影響約80%的瀕危物種,而2030年前,三大系統的轉型可帶來更多商機與就業機會,他認為推動三大系統的自然轉型是一項投資,而不是成本,鼓勵企業尋求能產生生物多樣性共同效益的投資活動,也可投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以保護、加強和恢復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
莫冬立指出,ESG投資不僅體現在金融業的責任與機遇,更在於推動全球社會向更加永續的方向發展,他期許透過更多的交流和合作,金融機構將能夠更好地發揮在ESG領域的引領作用,實現金融和永續發展的雙贏。
莫冬立補充,聯合國生物多樣峰會COP15也己發出政策訊號,金融系統應關注ESG這顆北極星,加速向「投資於自然正向、淨零與公正的經濟」轉變,不僅因其存在必要性,還將幫助人類提供兒安全供應的糧食和水,以及更低風險的環境,可以因應未來的流行病,創造更富饒多產的生態系。
蔡佳晋則表示,企業對於導入綠能的需求日益增強,但台灣再生能源成本提高,是因為台灣的土地稀缺所致,而如何和農民合作是首要之重,因為台灣目前農業人口愈來愈少,如何給農民適當的補貼與誘因,使低碳經濟可以進入農村,讓未來綠能的推動可以更順利。
歐陽子能觀察,金融業在評估投融資時,永豐在2020年開始簽署赤道原則,把ESG因子導入銀行的授信,幾年前剛開始時,員工產生很多不適應,但現在永豐銀行在和企業談合作時,ESG已成為他們首先討論的主題,近年綠色融資餘額也愈來愈高,可以看到金融業對於ESG日漸重視,也成為不可或缺的主題。
陳鴻達則提到,金融業在投融資時,一定會對自然資源產生影響,各供應鏈也和自然環境高度相關,自然資源就像存款,未來的ESG活動不僅能守護我們原本的資源,更期待能產生更多的綠色資源(net gain),就像存款能產生利息一樣,人類未來要能永續發展,便要能依靠產生的利息來從事生產活動,也就是新增的自然資源,而不動用到舊有的自然資本,如此才能避免自然資源減少產生災難。